幼儿游戏与玩具第一章.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游戏与玩具第一章

张伟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学前教育专业 导师:刘焱教授 电话电邮:hnzwl@163.com 考核方式与计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形成性考核重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形成情况;终结性考试重在考察对基本理论的全面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水平。 形成性考核根据形成性考核册的布置随着学习过程进行;终结性考试为全国统一的期末考试。 该课程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计分,课程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两部分成绩合成,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须达到60分及以上,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以多样化的评测手段评价学习态度,检查阶段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课程学习。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为纸质测验与实践考察手段相结合,按形成性考核册的具体布置进行。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共包括二次阶段测验、二次实践活动,一次学习态度综合评价。 4.形成性考核各种形式所占比重与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各种形式均按百分制计分后依比例折算。两次阶段测验和2次实践活动每次分别占形考总比例的20%;学习态度综合评价占形考总比例的20%。 (二)终结性考试 1.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的目标是在全面测评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基础上,重点考察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学前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水平。 2.命题原则 (1)全面覆盖,重点考查。在考核说明要求的考核范围之内进行命题,在全面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掌握程度的同时,重点考察核心理论的理解程度以及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每份试卷应覆盖教材70%以上章节。 (2)实践导向,形式合理。实践性考核应该作为课程考核特色,考核形式和试题类型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职业特点。 (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一体化设计,紧密结合。 (4)难易适当,均衡组卷。每份试卷要按照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命题,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3.考试手段 终结性考试为纸质考试。 4.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5.考试时限 终结性考试时间长度为90分钟。 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1)考试题型与题型比例 终结性考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各题型所占比例大致为单项选择题占15%,简答题占40%,论述题20%,案例分析题25%。 (2)试题样题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题例: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侧面考察幼儿游戏发展,他认为幼儿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 A 象征性游戏 B 有规则游戏 C 感觉运动游戏 D 单独游戏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题例:为什么说“玩具是孩子第一部无文字的教科书”? 参考答案: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三、论述题 题例:论述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及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即认为人的本我受唯乐原则的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的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矛盾冲突的机制。儿童初生时完全受本我的支配,随着经验的积累,自我和超我才开始发展。故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允许儿童自由地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帮助儿童发展自我的力量。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一)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游戏能使儿童获得快乐,与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到唯乐原则的自动调节。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满足自身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二)游戏能使儿童满足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的愿望。这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儿童在游戏中寻求这种愿望的满足。游戏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使其从现实的强制和约束下解放出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 (三)游戏能使儿童掌握创伤事件和发泄敌意。弗洛伊德认为,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游戏的主题。在游戏中儿童通过对他人或他物的伤害,可以转移不愉快的体验,从不愉快体验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游戏的主动执行者,满足自己想成为大人的愿望,从而获得愉快。同时,弗洛伊德还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