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计与开发
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计与开发
?
一、由来与构想
基于省情反思
地方课程建设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至文化大革命前。据统计,至20世纪90年代地方和校本课程50多种,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开设,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省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保证了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实现。但突出问题一是缺少统一的规范。如应开发什么地方课程,怎样开发地方课程,步骤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等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要求。二是缺少规范化标准。开设地方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资培训等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三是缺少科学评价,致使课程开出后,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未能进行科学评价。
地方课程既是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直接的产物,也必然对课程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在国家的课程框架内,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互动协同,以推动课程改革,呼唤着 “地方”的智慧。 如何根据实际,发挥“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从不同角度参与到课改中来,考验着“地方”的能力。如何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课程的地方特色,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更有效地为地方、学校和学生服务,亟待“地方”的创造。
因此,作为“地方”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地方课程建设中,职责不能缺位,作用不能弱化。
二、认识与构想
1、基本认识
——在国家宏观课程框架内定位地方课程的价值。地方课程作为一种现代课程理念和制度设计与安排。它是国家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构成一个互动的整体,在国家宏观课程结构中,发挥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作用,并引领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因此,要在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在国家的课程框架内,定位地方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地方教育特色,从而推动整个课程改革。
——从地方文化和地方问题为切入。 “地方”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地方负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地方课程必然坚守地方文化,传承地方优良传统。地方问题既可以是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成长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以地方文化和地方问题为切入点,设置地方课程,表达了课程设计者对区域内学生发展愿景的展望与期盼。
——围绕学生发展,结合“地方”实际,培育地方情怀。地方课程要在本土生根、为本土所用,在国家的统一要求下,应当表达对学生素质的独特要求。地方课程的设置,必然要紧贴“地面”,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通过梳理地方文化现象,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以增进学生对社会经济、自然、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情怀。同时,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与健康,使学生成为心智健康、素质结构完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一代新人。
2、具体构想
基于经上认识,我们在管理的视域中关注地方课程的开发进行整体谋划:(1)研究地方课程设置。明确国家课程中由地方开发和管理的课程;规划省域自主开发、管理的课程。(2)研究地方课程开发基本模式。依据省情和基础教育实际,提炼地方课程开发的形成了“行政主导,四环相扣”模式。(3)探讨提升地方课程开发水平有效途径。加强地方课程管理和研究的队伍建设,提高地方课程的研究能力、建设能力和管理能力及其水平。
3、研究行动
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为标志。我们即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至2008年基本完成,大体可分为如下环节与过程:
第一阶段(2000年7月—2002年6月):开展前期研究,通过调研确定研究方向。成果表现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报告》,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6期。
第二阶段(2003年1月—2005年3月):研制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成果表现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湘教发[2003]20号)、《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及《地方文化常识实验教科书(上、下册)》。
第三阶段(2005年5月—2006年7月):研制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编写义务教育生命与健康常识实验教科书。成果表现为《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湘教发[2005]105号),义务教育生命与健康常识实验教科书共13册。
第四阶段(2006年7月—2008年7月):修订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重编地方文化常识实验教科书。成果表现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修订)》湘教发[?2007?]?29?号,《地方文化常识》实验教科书由2册扩展为4册,供七、八年级使用。
第五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成果表现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获得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特等奖。(见教育厅《关于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公示》)
三、成果与成效
1、研究成果
(1)形成了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体系。义务教育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