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9、10单元教材分析.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9、10单元教材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9、10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分析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与要求。本套教材两次安排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第二次教学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的第8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有些物体和现象是对称的,体验对称的奇妙,感受对称美;2.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3.能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本单元首先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具有对称特征,自然界有许多对称现象,联系实际教学轴对称图形离不开这些对称的物体和现象。初步认识对称的物体或现象,感受对称的奇妙与对称美,都有利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教学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编排了两道例题。前一道例题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后一道例题是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创造性的制作,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许多对称的昆虫、对称的自然现象、对称的著名建筑,有拓宽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奇妙的剪纸”是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图案或花边。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教师用书的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P56-61 第二课时:奇妙的剪纸 P62-63 机动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重要教学情景安排说明 第一部分:先感受物体的对称,再体会图形的对称,加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里的教学有以下四个建议。 (1)观察熟悉的物体,体会对称。 第56页例题的主题图是观察天安门、飞机、奖杯三个物体,发现这些物体或是左右两边,或是上下两边,或是前后两边的形状、结构、大小都完全相同,从而接受这些“物体是对称的”这个概念。并带着这样的概念到身边去寻找对称的物体。为什么先教学对称的物体?有三个原因。一是对称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脸部左右两边基本相同,就说脸是对称的。随着概念在各个学科的深入应用,概念也就逐渐分化和严格。在数学里就有中心对称,轴对称和平面对称三种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先建立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再形成数学里的轴对称概念,教学比较顺畅。二是许多轴对称图形就是对称物体某个面的图形,认识对称的物体为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宽广的现实背景。三是可以组织对称的物体与轴对称图形的对比,使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晰、准确。尽管天安门、飞机、奖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教学中要他们发现这三个物体的共同特征仍会有困难,我们教学时要给予适当的暗示或启发。如把手指或一根小棒放在天安门的中央,使学生注意到天安门的左右两边等等。 (2)把物体的某个面画下来,研究平面图形的特点。 第56页例题的安排中第二步是把天安门、飞机、奖杯的一个面画下来,得到图形,使研究的对象从物体转移为平面图形。这是教学不能忽视的环节,关系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否正确,会不会与物体的对称特征相混淆。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物体的对称特点与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对称性”是某些物体的特征,“轴对称”是部分平面图形的特征。正如天安门是对称的物体,画下来的天安门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天安门这个物体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图省事,应该要求学生课前把教材115页中的天安门、飞机、奖杯三幅平面图剪下来,以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使用。 (3)指导操作,理解完全重合,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56页例题的安排中第三步通过对折课前剪下的三个平面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操作时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折两个图形,发现的才是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也是概念的重要内涵。完全重合的两边必定大小一样、形状一样。但是,大小、形状相同的两边有时并不完全重合(如下边的试一试中的平行四边形)。所以,要让学生在对折的活动中仔细体会完全重合的含义,建立准确的数学概念。我们在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轴对称图形概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概括等学习活动,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是和学生一起进行概括,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材在天安门图形上介绍了对称轴,它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至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仅仅知道就可以了。在这里介绍对称轴是为了帮助学生接受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在本单元不要求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第二学段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要求。 (4)组织判断,加强概念。 教材P57页“试一试”判断四个几何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强概念。判断的依据是图形对折,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不仅凭视觉和想象作出判断,还要动手对折进行验证。平行四边形是判断的难点,要在对折活动中体会虽然折痕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但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不是轴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