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高三的备考复习中师生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初、高三的备考复习中师生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问题的提出
在近三年的初、高中毕业年级的教学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困惑的现象,在升学压力下刚开始的复习教学阶段,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可谓不高涨,特别是学生整体的配合程度之高是难以想象的,但遗憾的是这一状况基本上只能维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随之出现的大多数情况是学生配合程度迅速下滑,甚至整体上的不配合,这种不配合更多的是学生与老师间情感交流的衰减或流失,其须带效应是教师减少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以生硬的态度和强硬的教学手段应对学生的不配合。而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间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是情感、智慧、知识的交流,其情感的交流在现代教学中又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由个人情感的特征加以说明。”而这些健康的情感只能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作为初、高三复习,特别是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模式,这种健康的师生情感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的师生情感交流就显得更不可缺少,因为这种交流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它包括时间、方法和思维等方面的自由度的提高以及师生间自由交流的增多,而学生也可能通过这种交流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且有效的学习。
2.从师生心理状态的角度进行情况分析
2.1.学生的不健康心态
2.1.1.依赖心态: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是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下发展成长的,这就必然产生一种一切都要依赖且依赖一切的心态,有时他们偶尔也会产生一种原始的冲动,要求松绑,获得自由,但如果真的给他们这种自由,他们又会在自由面前不知所措,继而害怕这种自由,德国哲学家埃里希.沸洛姆曾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写道:“摆脱了既保护人,又限制人的前个人主义社会枷锁的现代人,并没有获得他个人的身心和潜力得以发展的实现,而是又陷于孤独充满忧虑,为摆脱这种孤独,一部分人又重新去依赖,屈从他人,以逃避自由。”实际上有许多高中学生,连那种要自由的原始冲动都已完全丧失。最典型的事例是:假期学生理应有充裕的学习自主时间,可仍有部分学生找到老师要求辅导或要求给一些习题,这些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会学习。
2.1.2.萎缩性心态:以上的依赖心态,必然会产生另一种结果,即萎缩自我的心态,这种心态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无自主意识,无进取精神,人云亦云,如课堂上很少出现个体与群体据理力争的场面,在学习上表现为不会思考、不敢怀疑、不能选择,遇到灵活问题不会也不敢去伪存真,不敢弃小求大,如讨论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离子溶液大小时,学生明知其溶液是碱性,而碳酸氢根水解表现碱性,电离将表现酸性这一事实,由于题目中没有交代谁可略去。就不能果断的放弃碳酸氢根电离这一次要因素,也就不能抓主要矛盾,问题也就难以解决。再如氯化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后再加氧化钡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学生明知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但因平时未讲过这一问题,故在解题时学生不敢以此为线索解题,这种情况除了学生的思维不灵活外,主要是不自信,不敢面对事实,无自主意识,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模式必须建立在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基础之上,除去这两条也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了。
2.2.教师的不良心态
2.2.1.缺乏对“学生再犯”的心里承受力:由于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不可避免的遗忘规律,都会出现讲过的或强调过的问题出现再错的情况,特别是进入初、高三的复习阶段,由于对知识的综合、整理,其广度、难度、综合度都不是新课教学所比拟的,学生出现重犯的情况就更为常见了。其实这种情况恰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模式应该表现的功能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再犯的问题,让学生再次在不同题境中解决之。但由于教师缺乏应又的心理承受力,就会将这一原本正常的情况迁怒于学生,甚至把这种不满情绪转为愤怒而发泄到学生头上,这也就必然会破坏师生间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巨大的压抑作用,慢慢地会使师生间的自由交流完全丧失。
2.2.2.焦虑人格: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来自外部的压力(社会的、学校的、学生的、评职称等)日趋增大,必然会使这种环境压力对内在自尊心构成的威胁增大,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心理承受力的有限性,使担忧心态发展成焦虑人格。这种人格特征在教学中一般产生两种作用:(1)如果多教学难度较小的内容,这种焦虑人格对教学效果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2)因在初、高三的复习阶段,综合性问题越来越多,难度也就必然增大,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需要不断揣摩的变量,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创造性,当教学受到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而难以取得预想效果时,这种焦虑会引起教师的慌乱,而作出不恰当的反应,如训斥学生、加题、加课等,如果这种焦虑心态不能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