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甸土

草甸土 草甸土 2010年08月12日    《易县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年荣获河北省农业区划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李志强。   易县农业资源与区划(正文一)   第一篇 综述   第一章易县概述   易县因易水而得名。易县历史发展悠久,商代时就有易氏部落,春秋战国时建都于中易水北岸,即现今的燕下都遗址。秦代公元222年即秦始皇25年建易州。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置易县。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改为易州。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易州为易县。迄今易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易县的农业也伴随我县的历史发展而流长。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易县处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上游,太行山北端东麓,河北省中西部,保定西北部。位于北纬39°2′42″~39°35′49″,东经114°50′42″~115°37′40Pri me;之间。距北京120km,天津190km,保定70km,处于京、津、保三角中心。北与涞水县接壤,西与涞源县相连,东与定兴县交界,南与徐水、满城、顺平县毗邻。   全县东西最长66km,南北最宽58km,国土总面积2533.3km2(380万亩)。共辖28个乡、镇、处(18乡、9镇、1处),469个行政村,1857个自然庄。   第二节 地貌、地质   全县地形呈西高东低走势,自西向东坡梯状延降。西部群山起伏,山峰叠嶂,海拔300m~1813m;中部丘陵坡降延缓,彼起此伏,海拔100m~300m;东部地势平坦,沃土平川,海拔32m~100m。全县境内具有海拔高差大、地貌类型全的地势特点,排列整齐有序,地貌界限清晰。海拔高差达1781m。山系呈西南至东北方向排列,有摩天岭、别湖岭、云蒙山、五回岭、五峰寨、狼牙山六大山脉。   西部山区地质年代属前震旦纪古老片麻岩及震旦纪白云岩、片麻岩,以角闪斜长及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并有火成岩侵入岩脉、岩层,剥蚀严重,呈风化裂隙发育。矿藏种类较多,花岗岩、大理石、金、铁、玄武岩等蕴藏丰富。丘陵区域属震旦纪和寒武纪,基岩主要为白云岩和页岩,石灰岩、金、天然板岩、玄武岩等矿藏储量可观。东部平原属第四纪,覆盖层以黄土、中粗砂为主。基岩为奥陶纪灰岩、寒武纪页岩,局部为火成岩体。石灰、砂子、石子等三类建材储量较大。   第三节 水文、气象   全县境内有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和漕河五大河流,自西向东横穿全境。由于多年干旱少雨,除拒马河、中易水常年流水外,其它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中易水也因近几年干旱严重时而断流。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16座,塘坝59座,总库容34153.86万m3,大多分布在中部的丘陵区域,是中东部区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   我县处于大陆的暖温带,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县平均降雨量596.1mm,无霜期173天。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区域气候明显,形成了山区、平原两大气候区,即平原半干旱区和山区半湿润区。   第四节 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易县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达到259923万元,是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的11.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20元。其中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达到75831万元,是1985年的6.46倍。经济结构已由1985年的1:0.45:0.4调整为现在的1:1.26:1.16,结构趋于合理。初步培育形成了林果、畜牧、矿产建材、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79832万元,比1985年增长了4.75倍;非农总产值425996万元,增加了41倍,是农业总产值(现价)的近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234元,比1985年增加了4.9倍。农业内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农、林、牧、渔结构由1985年的60.8:12.5:26.2:0.5调整为2003年的45.6:5.0:46.8:0.6。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抑制,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8‰以内,为延缓因人口增长导致资源相对占有量的降低奠定了基础。农业科技发展形势乐观,新成果、新技术应用率为60%,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49%。生态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2%。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评价   一 土地资源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全县总面积25.33万公顷(380万亩),其中耕地3.72万公顷(55.83万亩),占14.69%;园地0.7万公顷,占2.74%;林地9.69万公顷(145.3万亩),占38.24%;荒山荒滩3.64万公顷,占14.39%;草场4万公顷,占15.79%;城乡居民工矿0.95万公顷,占3.77%;交通0.06万公顷,占0.22%;水域1.94万公顷,占7.68%;特殊用地0.11万公顷,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