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和讲评的实效性的研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和讲评的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孟河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自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有喜悦,有忧愁。广大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但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传统的、具有很大主观性、压制性以及机械性的数学练习在内容及形式上越来越引起教师的深层思考,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1、形式单一。数学练习过分追求数学学科的知识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部分教师贪图方便,缺乏对教材和学生进一步钻研的恒心,只是针对每天学习的新知识,在书本或练习本上选择一部分作为学生的练习,使这些数学练习缺乏儿童化、生活化,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2、练习机械。由于练习的来源和形式都比较单一,都是教材或练习本上所选择的,学生在练习时作业陷入模仿练习、机械抄记、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虽然练习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但同时反映出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这样毫无创意的机械模仿中越来越失去了对作业练习的兴趣,造成部分学生厌做、逃做、遇疑不问而抄袭的后果,他们不知道合作学习解决疑难,最终只是增加了那些对知识掌握得还不错的同学的负担,他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却还要为练习而练习,而那些对知识本来就掌握不够的学生却也没能进一步巩固,他们每天回家不做练习,在校又要在老师的督促下为昨天的的任务而费神费时,师生都感到劳顿,与此同时,他们又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去,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3、应用意识淡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学生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懂得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这些素材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却不知他们学习的数学是从他们身边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还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非常淡薄。有部分教师形成生搬硬套习题,让学生做题,再做题,对练习选择随意、盲目,缺乏主题与层次性,对练习的讲评方式不科学,讲评的程度不到位。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概念界定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2、“数学化”理论。“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4、行动研究理论。行动研究理论认为:只有当参与者以“研究者”“发现者”的身份加入活动中,才能发挥活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对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考量和把握(预设、组织、调控、取舍等),活动成效才能趋于理想。追求活动才能有序、深化、高效。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