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与管板连接.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子与管板连接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方式 -胀接 大连中集重化装备 技术部 杨润梅 2009-04 主要内容 1、胀接的基础知识 2、影响质量的因素和胀紧程度的控制 2.1、影响因素 2.2、胀紧程度的控制 3、机械胀接 3.1、分类、组成及应用实例 3.2、胀管器 4、液压胀接 4.1、液压胀管机工作原理 4.2、液压胀接方法分类 4.3、“O”形环液压胀接 4.4、液袋式液压胀接 5、橡胶胀接 5.1、橡胶胀接发展历史 5.2、橡胶胀管机工作原理 6、胀管缺陷分析 7、我公司胀接设备简介 8、换热管与管板胀接工艺编制及举例 1、胀接的基础知识 1.1胀接的概念 胀接是指根据金属具有塑性变形的特点,用胀管器将管子胀牢固定在管板上的连接方法。胀接广泛应用于管子-管板结合,是靠管子和管板变形来达到密封和紧固的一种机械连接:采用不同方法(如机械、液压和爆炸等方法)扩胀管子直径,使管子塑性变形,管板孔壁弹性变形,利用管板孔的回弹对管子施加径向压力,使胀口达到以下质量指标: 1)胀接强度(拉脱力)是将管子从管板中拉脱时的载荷。 2)密封强度(耐压力)是开始泄漏时的介质压力。 1.2管子-管板胀接分类及适用范围 1.2.1 胀接分类 1)强度胀接 系指为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胀接; 2)贴胀 系指为消除换热管与管孔之间缝隙的轻度胀接; 1.2.2 强度胀接适用范围 1)设计压力小于等于4MPa; 2)设计温度小于等于300℃; 3)操作中无剧烈的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明显的应力腐蚀。 1.2.3管子-管板胀接结构形式见下表: 2 影响质量的因素和胀紧程度的控制 2.1影响因素 1)胀紧程度不足(欠胀)或过量(过胀)都不能保证胀接质量,过胀还会因管壁减薄过大而导致管子断裂和管板变形。 衡量胀紧程度的指标用胀接率表示,有下面两种计算公式: 内径增大率 管壁减薄率 H/ε:胀接率%; Dn’:胀后换热管内径 mm Dn:胀前换热管内径 mm D0:胀前换热管外径 mm s :胀前换热管壁厚 mm Dw:管板上管孔直径 mm 与活泼型客户相处的原则 多微笑 说大白话 多讲故事,少谈业务 多保持一些神秘 多提醒他 趁热打铁 让他多说,你多听 与完美型客户交往的原则 应表情严肃,衣着正规 避免使用肢体语言 多提供资料,少说 注意你的细节 不要夸张,要具体 多进行感情上的沟通 适宜的胀接率与管子的材料、规格等有关,一般可参照下列范围初选一值,经试验后再确定:H=1~3%,或ε=4~8%,对厚壁管和有色金属管采用较大值(详见我公司DCMC.PV.QR071-2009/0《换热管与管板机械胀接工艺规程》)。 2)光孔时,拉脱力和耐压力随胀接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管板孔带环向槽时(一般1~2条),拉脱力主要有沟槽部分承受,增加胀接长度,拉脱力并无显著增加。 3)提高广阔的光洁度可增加耐压力,但有降低拉脱力倾 向,一般孔的光洁度为 ~ . 管孔表面有纵向及螺旋形贯穿性刻痕会严重降低耐压力。环向刻痕深度小于0.5mm时允许存在。 4)孔间距t<1.25Do时互相干扰严重, t=(1.25~1.35)Do时稍有干扰,t>1.35Do时可认为无干扰。 5)在允许条件下,管端应经软化处理,以提高塑性,避免产生过分冷作硬化而影响胀口质量。为提高耐压力,管端应抛光。 6)管子与管孔间隙过小则穿管困难,且管子的予变形小,易引起欠胀和过胀;间隙过大则易引起冷作硬化。 常用的管板孔直径及允许偏差按GB151《管壳式换热器》表16~表21规定。 2.2胀紧程度的控制(见表1) 3机械胀接 3.1分类、组成及应用实例 根据使用动力不同可分为:1)手动胀接,2)风动胀接,3)液压驱动(液压马达)胀接,4)电动胀接。其组成见图 3.2 胀管器 3.2.1 分类 各类胀管器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见表2) 表2 mm 3.2.2胀杆的进给运动 图1表示胀杆相对于胀柱运动状况,当胀杆绕O-O轴旋转是,与其配合的胀柱绕与O-O轴成α角的O’-O’轴反转,如将胀杆表面展开,则胀柱旋转一圈后的位置为O”-O”,即胀柱相对胀杆向后移动一段距离:△l=πDtgα.实际上胀柱被限制在胀壳槽内不能向后移动,因此它推动胀杆向前移动△l,从而实现胀杆自动送进。 3.2.3主要零件设计 (1)胀柱(图2) d1=0.32Dn L1=l+ △ K1一般取1:50,对应Dn<12时取1:60 材料:T8A、60Si2M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