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居住建筑的集约化发展_以北京_当代MOMA_社区规划设计为例.docx

浅谈我国居住建筑的集约化发展_以北京_当代MOMA_社区规划设计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居住建筑的集约化发展_以北京_当代MOMA_社区规划设计为例

浅谈我国居住建筑的集约化发展———以北京“当代MOMA”社区规划设计为例扬1,2,钱才云1周(1.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09;2.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摘要: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不得不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证城市发展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而作为占据我国总建筑量最大比重的居住建筑的建设,同样面临着集约化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北京“当代MOMA”社区为例,阐述了集约型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策略,包括多样化功能的网状布局、水平向和垂直向交织的交通系统、社区互动式的开放空间体系三个方面。关键词:集约化;网络状;功能复合化;开放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933(2012)02-220-05地向外蔓延,在20世纪90年代(1990~200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扩大938km2,进入21世纪后(2000~2007年)则平均每年扩大1861km2,几乎加快了一倍1。这些反映在居住建筑的建设上则更是明显。引言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率愈来愈高,居住用地在大幅度增加;居住建筑作为占我国总建筑量中比重最大的建筑类型,住宅小区模式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形式。而实践表明,目前的小区模式已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易破坏城市的有机结构、带来城市的不断扩张、居住环境单调等。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使命下,居住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更加的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资源的节约与共享、具有活力的多样化居住环境的营造。下面将以北京“当代MO-MA”社区为例,在城市紧凑、高效发展的背景下,论述我国城市集约型居住建筑的设计策略。图12000~2007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情况而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保证城市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平衡,着重发展“低碳城市”。因而,在目前的快速城镇化阶段,我国不得不注重土地资源的开发效益,引导城市向合理的集约化用地模式转变与发展。1.2“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城市资源的使用效益可持续发展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强调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要求“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我们在追求低密度、舒适度的同时,也要考虑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舒适度。城市的不断扩张,带来自然资源的逐渐减少,而城市人对物质需求的增加也带来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日益减少的资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难以平衡,这就从两个方面加剧了城市土地与自然资源土地之间的竞争。土地较高强度的混合开发,可以使居住、就业和游憩功城市的集约化发展趋势11.1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城市的不断蔓延《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卷中指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城镇化率由1997年底的30%提高到2007年底的44.94%,年均提高近1.5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图1)。目前我国的46.59%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50%的水平,同时距离发达国家85%的水平还具有很大距离,未来发展空间仍很大。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导致城市不断收稿日期:2010-11-30作者简介:周扬(1981-),女,江苏徐州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基金资助项目E-mail:zhouyang0206@126.com1摘引自《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卷中的综合篇“当前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与特征”。周扬,等:浅谈我国居住建筑的集约化发展———以北京“当代MOMA”社区规划设计为例2212012No.2能彼此接近,紧凑和密集的布局可以减少管线、道路等设施的服务距离,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使用公共交通的机会,减少能源的消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出版的《全球环境展望—3》(GlobalEnvi-ronmentOutlook3)中指出:“城市对环境的影响与相同数量的乡村居民比较还是小的,城市人口集聚,降低了对土地的压力,另外城市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地区承诺可持续发展,因为它能够实现在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小影响的前提下养活更多的人。”集约化发展的城市是实现“可持续与低碳”的载体。较好的效果。如南京江宁的托乐嘉社区,采取小组团分开管理的模式,以内部街道的形式将各组团进行串联,形成了线性的对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生活氛围浓郁。小区公共空间的边缘化、开放化是当前居住区公共空间规划得到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郊区居住环境单调的同时带来资源的浪费大多数年轻人每日需花费近两小时通勤时间往返于工作的城中心和较远的居所之间,这是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居住地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一个休息的地方,而非舒适宜人的居住场所。譬如南京的仙林、江宁、奥体等都是随着城市扩张而出现的新区,配套设施相对较差,缺少中心区的购物集聚效应,许多住户的日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