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林深度透视和谐中国.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培林深度透视和谐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初,李培林的论文《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发表在社科类权威期刊之后10多年来,作者不仅发表了近百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还出版了10多部学术专著,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叙说和谐社会从“一句话”到“一篇大文章”      叙说和谐社会从“一句话”到“一篇大文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李培林说:“十六大报告在提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除了GDP翻两番这个总体目标,还有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执政党的五种能力之一提出来。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四大建设’之一提了出来。‘四大建设’就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或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两个重要战略思想’,即‘十一五’规划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课题,最早从十六大的一句话,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大段话,现在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一篇大文章。”李培林认为,和谐是一种目标追求,更是一个长期努力奋斗的过程;和谐是一种发展状态,也是人民的一种心理感受。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李培林认为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和谐社会和理想社会的关系。围绕全民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目标,它和理想是有联系的,但是又有很重要的区别;二是和谐社会和富裕社会的关系。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在贫穷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所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发展作为执政党的第一要务,这是一个基础的东西。但是光富裕起来也不行,还要看财富是怎样分配的,是不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普遍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和谐社会和稳定社会的关系。没有基本的稳定,不可能和谐,但是,光有稳定没有活力也不行。必须要使劳动、知识、技术、才能、管理、资本各种生产要素,都能迸发出它的活力,从而在市场经济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情况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稳定;四是和谐社会和公正社会的关系。公平和正义两个词意不完全一样,公平是一个可测量的事实,如收入差距多大,平等不平等,这是公平。但是正义或公正,还是一个价值上的普遍看法。民众要有社会公正上的普遍认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利益关系问题;五是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关系。社会和谐是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但它更是一个长期而伟大的任务。建设和谐社会不能急功近利。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现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要有阶段、有步骤地建设和谐社会。如果通过多年的努力,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能使社会不断走向和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有更强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李培林认为,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通过对不和谐的妥善处理达到和谐的境界,则是一种现实的科学境界,也是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体现。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他说,“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尽管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矛盾凸现”。李培林说,“近几年各种指标反映,贫富差距还在扩大,城乡差距一时很难得到逆转;同时,区域的差距也没有缩小的趋势。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首先是中国仍处于资本和技术的收益大大高于劳动的收益的阶段,而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更使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过缓;其次,中国的一些新型产业的财富积累速度加快;第三,一些不健全、不公正因素,如偷税漏税、官员腐败、权钱交易、侵吞公有资产等,也加剧了这种现象。”李培林建议:“要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那些相对薄弱的地方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扶助,使他们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种扶助和转移支付,表面看来只是道义要求,但实际上蕴涵着扩大内需、促进大众消费时代带来的必然逻辑。”   李培林在谈到“十一五”时期在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