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杨过道:“你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 郭靖听他体会到了这一节,得是欢喜,说道:“经书文章,我是一点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即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 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 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倚天屠龙记》中交代,后来蒙古大军攻破襄阳城的当天,郭靖与其妻黄蓉、其子郭破虏、其女郭芙、其婿耶律齐全部血战到底,以身殉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1、弑 2、接舆 3、长沮 4、桀溺 5、耦而耕 6、耰而不辍 7、怃然 8、荷diào 9、黍而食 10、击磬 11、荷蒉 12、硁 shì yú jū jiénì yōu ǒu wǔ hè shǔ qìng hèkuì kēng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 第二部分:第二——第六章 第三部分:第七章 讨伐弑君者 “仕”与“隐”的论争 孔子自我总结 1、此部分出现的接舆、长沮、桀溺、荷diào丈人、晨门、荷蒉之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他们有看清天下时势的睿智,具有较强的能力,却怀着无为的襟抱,揣有宝璧却不用于世。 2、从此部分找出能表明孔子不同与上述之人观点的语句。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孔子面对如此纷乱的世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欲将天下重归清明,以顺应天下之大伦。 接舆 长沮、桀溺 荷diào丈人 晨门 荷蒉之人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子曰:“隐者也。”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孔子借“凤鸟不至,河不出图”隐喻什么? 2、“吾已矣夫!”意味着孔子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吗? 隐喻自己的主张不能行于天下了。这两句话反映了孔子内心的茫然与苦楚。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在政治黑暗的时候,孔子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不怨天尤人,即使难以实现,但老天是理解他的。 知 其 不 可 而 为 之 知道 那 对于弑君者的讨伐问题 在纷乱的社会如何实践自己的主张, 使社会重归清明的问题。 不 能(成功) 却 (还要去)做 这些事 深入探究文本 第一部分: 讨伐弑君者 春秋末期,由于公室式微而私室强大,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其中有公室成员篡位而弑君,卿大夫与国君争权而弑君,公室成员、卿大夫或国君近侍等与国君有仇而弑君。弑君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当属晋、齐,而齐国的弑君事件则相对集中于齐桓公诸子争立时期和陈氏最后夺权的时期。这些弑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型期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也是社会转型产生的阵痛之下的牺牲。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殷周以来的神权政治价值观的崩解。 1、在得知陈成子杀了齐简公之后,孔子为何要”沐浴而朝”? 2、按理来说,陈成子杀简公,哀公应该早知道这件事,但他都未 表示要出兵。况且杀的是齐国国君而非鲁国国君,为什么孔子 还要如此隆重地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陈成子呢? 3、在遭到哀公的婉拒,又遭到三桓的一致拒绝之后,孔子为什么 一连两次说出“不敢不告”? 沐浴就是斋戒,古代在举行祭祀或其他典礼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洁食、禁欲,以示庄重和虔诚。 这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孔子的观念中“君君,臣臣”,现竟然有人弑君,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此种行径当然应该天下共击之。这是孔子“礼”的思想的体现,所以他才会如此隆重地提出这种要求。 孔子虽告老还家,但仍用士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孔子对于鲁国君臣实现自己要求原本就没抱太大的希望。反复的申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而又想有所作为的心情。 *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