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两地分居家庭投资促团圆计划.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两地分居家庭投资促团圆计划

[精品]两地分居家庭投资促团圆计划 两地分居家庭投资促团圆计划 只身“漂”在京城的老马今年42岁,与妻儿两地分居。经过数年打拼,他已经在河南老家置下一处房产,并且小有积蓄。老马目前的理财困惑是,如何能让手中的钱决速增值,为儿子准备一笔充足的教育金,为自己和妻子攒下安享晚年的养老钱? 老马今年42岁,虽已过不惑之年,却依然有着关于生活的、家庭的以及工作的等诸多方面的困惑与茫然。在北京,老马至今还属于“北漂”一族,一个人在打拼,妻子则带着上中学的儿子在河南的一个县城工作和生活。 四十岁“北漂”生活简单 老马目前在一家大公司做文字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主编这家企业的一本内部刊物,月收入约有1万元。妻子是河南县城的一名小学老师,月收入1500元。因为和妻子孩子分居两地,妻子的工资正好用来应付老家日常的开支以及孩子上学等诸多费用,即使略有盈余,也就当作是她的私房钱了。 老马每个月的支出情况为:房子是与人合租的两室户中的一间,月租金1500元。日常基本生活开销2000元,用老马的话说,本可以再节省点,但一个人生活有些孤苦,也就不想太委屈自己,一直打算戒掉的烟反而越抽越凶了。 老马的年度收入来自公司的一份年终奖金,大概3万元左右,另外,他经常给一些媒体投稿,这部分稿费收入估计一年有5000元。年度支出则为逢年过节回家买东西、孝敬父母等杂费,要1万元。 家庭资产方面:现金以及活期存款有5万元,定期存款15万元,国债10万元,基金市值15万元,前年在县城买的一套房子目前市值有30万元。 两大理财目标待实现 对老马来说,目前以及未来几年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赚钱,再赚钱,以及如何让目前手中的钱能快速增值,然后就可以结束目前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回到县城,写本书,轻闲地过日子。” 老马说,目前他有两个具体的理财目标,一是为上中学的儿子准备一笔教育金。儿子现在读高一,还有两年毕业。要读个好大学,万一工作不好找,再读个研究生,需要一大笔教育金;另一个目标就是为自己和妻子准备一份养老钱。 “虽然现在小有积蓄,但我担忧的是,存款利息越来越低,定存和国债收益随之也越来越低,怎样才能让辛苦赚的钱收益更大些?”老马有心重操炒股旧业,但仍心有余悸,“当年把心态炒坏了”。 原来他也曾是县城的一名中学教师,20世纪90年代辞职南下深圳闯荡。“赚了些辛苦钱,跟朋友炒股,一度资产快接近百万元,后又几乎全部亏掉。”2000年左右老马来到北京谋发展,他发誓不再碰股票,妻子也坚决反对他再炒股。 “前年买了基金,说是要长期投资,结果股市大跌,基金也被套,反弹后现在还损失了15,左右。”投资方面,老马很困惑,希望理财专家给出一个建议。 保障能否异地转移 老马的父亲去年突然离世,这对他打击很大,“一下子人就很悲观,也自然联想到自己以及妻儿”。 恰巧,以前的一名同事来向他推销保险,还热情地为他做了保险计划书,推荐了诸如养老险、投连险、大病险以及意外险等几种险种。想到天有不测之风云,老马便动了增加些保障的念头。但由于此前对保险没有任何关注,因此打算请专家提些投保建议,以便比较、抉择。 老马目前需要的是保障,他不想把保险当作投资,因此他考虑的是纯保障性的保险。考虑的方面有,万一发生意外,家人的保障;如果得了大病,别给家人带来负担。 “看新闻说现在社保可以异地迁移,这样就不用担心以后万一回老家,工资里每个月的钱白扣了。不知道商业保险是否也可以这样?”老马问,他的妻儿在外地,是不是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居住地投保,哪种类型的保险适合妻子和孩子。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