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之我见.doc

丹江口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之我见.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丹江口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之我见

丹江口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之我见 摘要:为了构建生态丹江口,根据丹江口市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贫困现状,认真分析了贫困原因及主要致贫因素,提出了新阶段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新阶段扶贫开发策略与措施 (程勇)新阶段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是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而构建生态丹江口,不仅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全市城乡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丹江口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新世纪又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做好新段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笔者谈谈粗浅的看法。 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山区,丹江、汉江在这里汇合,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百余公里,将全市分为“江南、江北”两大区域,全市国土面积3121平方公里,辖1个旅游经济特区,11个镇、1个乡、4个城区办事处,232个村,1153个村民小组,35个居委会。总人口48.9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3.63万人。至2005年底丹江口市还有13.2万人贫困人口,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简陋,脱贫任务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带来自然资源减少,发展的基础条件降低,且因淹没后迁移带来新的贫困人口,2002年3月湖北省新的遥感资料统计,全市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645.8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2.7%,其中轻度侵蚀543.13平方公里,中度侵蚀600.73平方公里,强度侵蚀411.46平方公里,全市年均侵蚀模数4210吨/平方公里.年,年侵蚀总量为693.51万吨。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差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冬夏温差大,地表和岩石热胀冷缩易风化破碎,土壤极易流失。二是降雨集中,多暴雨,雨强大,土壤侵蚀严重。三是土层浅薄,土质疏松,坡度陡,植被差,径流汇流时间短,入渗少,拦截能力低。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一是丹江口大坝建设和大炼钢铁期间,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二是七十年代初“以粮为纲”运动,使林木资源再一次遭劫;三是丹江口水库蓄水发电后,就地后靠的移民为了生存,林粮争地、陡坡开荒等加剧了水土流失。 、耕地面积不足,人地矛盾突出。 到2005年底,全市人均耕地只有0.57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蓄水,将再次淹没耕地5万多亩,届时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一是农村交通不便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桎梏”。二是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抗灾能力弱。丹江口市大部分水库建于六十、七十年代,年久失修,病险水库较多,蓄水保水能力差。据初步调查,全市约有70%的水库、塘堰处于病险状态。现有60%的水库渠道不配套,有库无渠,土渠渗漏,淤积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农民靠天收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丹江口市大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库区、生态环境恶劣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资源短缺,思想理念陈旧,文化落后,人口素质相对较低,阻碍了这些地区人们与其它地区人们的同步发展。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投入建设的成本费用高而效益相对低,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这些投入成本高、效益低的地区投入相对就偏少,这就形成一种现象,越是环境条件差,越是贫困,其资金投入越是少,长此以往,就形成贫困地区,形成贫困人口。 三、扶贫开发与构建生态丹江口的策略与措施 1.突出工作重点,实施整村推进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着力实施分区防治战略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在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中,针对不同地貌、区位和发展水平采取不同治理模式。地面被覆较好的“江南”采取自然修复治理模式。以能源建设、水系配套、生态移民为着力点,促进生态自我修复,推动生态经济快速发展;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江北”,采取生态农业和科技示范治理模式。坚持“寓治理于开发,以开发促治理”的思路,强化农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培植骨干财源、发展流域经济,以建设基本农田和大型经果林基地为突破口,实施水系配套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设,改善水源和立地条件,实现高效生态 二是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要精心组织、系统调研、充分论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全市可分为三个治理区,突出“自然生态修复、高效农业示范和优质桔橙经济”的特色,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分类实施。一是自然生态修复区以预防保护为主,对现有疏林进行补植和封禁治理,提高区域生态自然修复能力。二是高效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区突出坡耕地改造、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及水系配套。狠抓农业技术推广、节水灌溉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三是丹江库区沿岸桔、橙经济林果开发区突出高标准经果林建设,以已经形成的柑桔产业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发展具有库区特色的绿色环保小流域经济。 .发展产业,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