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信仰”定义及其特质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信仰”定义及其特质探析   【摘 要】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呈现的“民间信仰热”,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 化背景。目前 对于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定义和理论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就“民间信仰”的概 念、定义、特质及功能等问题进行探讨和阐释。    【关键词】“民间信仰”;特质;心灵传承    【作 者】和晓蓉,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昆明市 :650091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3-0055-008      “Ethnic Faith” a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cept    ――Based on the Re-understanding of Ethnic Religions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Folk Faith” Studies   He Xiaorong   Abstract: The upsurge “Chinese folk faith studies” has its p rofound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Yet f r om the point of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folk faith” itself and relatin gtheoretical knowledge are questionable in some certain senses, especially when facing the reality of ethnic society. “Ethnic faith” is thus proposed since i tis more corresponding to the reality of ethnic society and valid in the practic es of ethnic cultural heritage’s protection and theoretical studie s concerned.   Key words:Folk Faith; Characteristics; inheritance and regen eration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民间信仰及其活动的复兴和近年来学界对民间信 仰的研究, 形成一股“民间信仰热”。这是新时期党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 ”执政理念的体现。然而,关于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学理、功能、价值等问题还 明显滞后,这是长期以来“禁区”破解之初的一种必然。对少数民族信仰的研究,需要在理 论、观念上的突破和广度与深度的拓展。本文通过对“民间信仰”概念及相关理论的阐释, 对宗教――信仰――民俗生活及其内在联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民间信仰研究现状       关于我国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经历了从被诬名(迷信、糟 粕)到被虚化(文化化、原始崇拜化、非宗教化),被正名与再界定,最后被“非遗化”的 起伏跌宕历程。在理论上,从禁忌变显学;在实践上,从偷偷摸摸到光明正大举行仪式;在 地位上,从打击对象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是极其深刻的,是我国民族 振兴、团结和谐、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需求的表现。这种“复兴”的动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政治和经济利益驱动式、民众生活内需式、申遗推动式。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看,诸多研究者多是围绕民间信仰的来源、文化内涵、质态、历史作 用等方面。有学者指出:“民间不应被视为同质的社会范畴,因为其中又可能包含了不同的 阶层、组织和族群,应该把它当做一个舞台来把握,这是不同宗教传统相互较量、相互渗透 的舞台”。①    从介入学科看,民间信仰日益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研究取向也呈多样化:民 俗学的民俗生活整体研究取向、历史学“自下而上”的新史学(社会史学)取向、人类学与 西方汉学联盟的民间宗教和中国宗教取向、宗教学的宗教和谐与宗教世俗化取向等等,都在 从各自学科的角度进行重构与言说,有学者指出中国民间信仰是中国三教以外的第四传统 ② 。民间信仰研究因而呈现一派兴盛景象。事实上,民间信仰的后现代“复活”,无论从学术 研究需求上,还是普遍的人们精神向度的探求上,都开通了一个极其深邃的面向。    但从本文视角出发,问题也是显见的:其一,宗教化约式研究依然是学界宗教信仰研究 的主流方式,言说者保持局外身份,缺乏亲证意识或者宗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