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腰腿痛中医康复治疗
椎间盘退变 下腰椎椎管形态演变 常见腰腿痛疾患 先天性疾患:发育性腰椎管狭窄、椎弓峡部裂 外伤性伤患:骨折、椎间盘脱出、肌肉韧带伤 肿瘤: 良性、恶性(转移) 炎症性疾患:结核、化脓性、无菌性 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其他疾患: 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 下腰痛的诊断 病史:年龄、职业、病程、诱因 疼痛:部位、性质、放射痛、放射部位 一般检查 特殊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片、CT、MRI 化验检查 一般检查 腰椎弧度、活动度、压痛 诱发疼痛方式 下肢感觉、肌力、反射 马鞍区感觉、括约肌功能 特殊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 “4”字试验(Feber-Patric Test)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髋部过伸试验(Yeoman Sign) 床边试验(Gaenslen Sign) 脊柱侧弯的方向,髓核突出部位与神经根的关系 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直腿抬高试验 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 “4”字试验 Feber-Patric Test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发于青壮年,20~50岁占80% 男性多于女性,4-6:1 多发于腰4~5和腰5~骶1,占9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询问诱发因素 腰部过度负荷 腰部外伤 腹内压增加 体位不正 其他:突然负重、长期震荡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询问症状特征 疼痛部位、性质和放射痛 疼痛诱发或加重原因 疼痛缓解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步态、脊柱侧弯、压痛、活动 特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60-70?) 神经系统检查:感觉、运动、反射、括约肌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系统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腰椎侧弯 CT扫描:侧隐窝形状、突出物与神经根关系 MRI:椎间盘信号减弱、突出 脊髓造影:根袖中断、影柱压迹 腰椎退变,L5/S1间隙狭窄,提示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特征 椎间盘信号减弱 L4-5椎间隙狭窄 硬膜囊受压 鉴别诊断 腰痛疾患--腰肌劳损,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椎弓峡部不连,结核或肿瘤 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及马尾肿瘤,椎管狭窄 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臀肌萎缩,臀部深压痛和下肢痛,髋关节外展外旋抗阻力试验可诱发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 Henk Verbiest(1909-1997) 典型的三大临床特征 间歇性跛行 主诉多体征少 腰后伸受限、疼痛 诊断要点 典型三大临床表现 脊柱及神经系统检查 影像学检查 除外其他疾患 椎管造影 MRI表现 拔罐疗法定义 拔罐疗法简史 拔罐疗法现代机理探讨 腰骶神经根感觉分布 根袖中断 影柱压迹 左侧突出,右侧游离髓核碎片 首次描述腰椎管狭窄症典型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1954: J Bone Joint Surg 腰椎管狭窄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 CT表现 腰痛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拔罐疗法又称火罐疗法和吸筒疗法古时称为角法,指将罐具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产生局部充血和瘀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法在古代主要是用来拔出疮疡中的脓血,后来其作用不断扩大,已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民间使用历史悠久。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机械刺激作用 负 压 效 应 温 热 作 用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机 械 刺 激 作 用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