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血管疾病概论演稿
脑血管疾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 教学目标 了解脑的血液供应;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 熟悉TIA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掌握TIA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概述 脑血管疾病 各种血管源性脑部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 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 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流行病学 高发病率:年发病率219/10万(城市) 185/10万(农村) 高死亡率:年死亡率116/10万(城市) 142/10万(农村) 约占所有疾病的10% 高致残率:存活者中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 40%重度致残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的血液供应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供给大脑半球前部3/5的血液 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供给大脑半球后部2/5的血液 脑的血液供应(续) 3、脑底动脉环 (Willis环) 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有丰富的侧支循环 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 成人脑的平均重量约为1400g,占体重的2%~3% 脑血流量却占全身血流量的15%~20% 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糖原的储备,需要血液循环连续地供应所需的氧和葡萄糖 脑缺氧2min细胞停止活动,5min出现不可逆损伤。 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脑血液供应在平均动脉压60~160mmHg 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仍可维持恒定。 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脑血流随血压升降而增减。 脑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的阻力呈反比。灌注压约等于平均动脉压减去静脉压的差。 影响血管阻力的因素有:血管壁的构造及血管张力,颅内压和血液的粘滞度等。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血管壁病变:以动脉硬化最多见; 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滞度增高和凝血机制异常等; 血流动力学改变:高BP、低BP等; 其他:颈椎病、肿瘤压迫邻近大血管影响供血。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无法干预的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 可以干预的因素 如高BP、心脏病、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其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血粘度增高、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眼底动脉硬化、吸烟及酗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等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关。 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发病前预防,即对有卒中倾向、但无卒 中病史的个体,干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预防脑卒中发生。 二级预防:针对已发生过卒中或有TIA病史的个体,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发展为完全性卒中。 三级预防:脑卒中发生后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 减少致残,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一、概 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 脑功能障碍,亦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 缺血。 又称小卒中。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 发病机制 微栓子、血流动力学障碍、 脑血管痉挛、颈动脉受压、 心功能障碍、高凝状态等。 三、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及颈椎骨质增生者; 安静或活动时突然起病; 症状于2-5min达高峰,持续时间短暂,24h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状; 常反复发作。 三、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 特征性症状:眼动脉-一过性单眼盲。 可能出现症状: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 三、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眩晕及平衡失调。 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可能出现症状: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等。 四、诊断要点 高危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相关病史 TIA发作史。 辅助检查 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