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脊液检查在脑膜炎诊断中价值2
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生化检查 蛋白质45mg/dl, 升高的原因: 1.各种炎症,导致的脑脊膜和脉络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椎管梗阻:梗阻部位越低,蛋白含量越高。 3.肿瘤:肿瘤破坏BBB;梗阻原因。 4.出血:1000个RBC=1mg蛋白。 5.神经根病变:GBS 6.代谢障碍:糖尿病、Addison病、尿毒症等。 脑脊液生化检查 CSF糖占血糖的60-70%,葡萄糖含量取决于多因素…. 临床意义 1.细菌或真菌感染:化脑时糖减低出现早,且显著,在24小时内可迅速降低到1mmol/L,疾病高峰时可消失;结脑或隐脑时糖降低较化脑出现的晚,程度较轻,结脑早期甚至正常,1周后开始减低。 2.肿瘤:各种肿瘤,瘤细胞分解糖。 3寄生虫 4低血糖 脑脊液生化检查 氯化物,成人120-130,儿童111-123 临床意义: 1细菌、真菌、结核感染:分解糖成乳酸,PH值降低,故而氯化物降低。见于感染的急性期或活动期,并且与糖降低几乎同步。颅底或脑膜有炎症浸润、渗出、粘连,局部氯化物附着可以导致其降低,多见于晚期。结脑时氯化物降低比糖降低出现的要早! 2病毒感染时氯化物常升高。 脑脊液生化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糖酵解过程中的重要酶促,炎症时升高, 腺苷脱氨酶(ADA):与免疫相关的核酸代谢酶,T细胞产生。CSF中ADA活性测定对诊断结脑的阳性率高达96%。 C-反应蛋白(CRP):一种应急时相蛋白,辅助诊断细菌感染的指标。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指标。 脑脊液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正常人CSF中175000-500000个细胞,淋巴为主,少量单核。 淋巴主要来源于血液, 单核主要来源于骨髓, 病理情况下各种细胞主要来源于血液,BBB遭到破坏。 CNS感染疾病CSF细胞学变化规律 脑膜对不同性质的感染呈现相同反应,有着共同的变化规律;不同性质的感染在不同的疾病时期,CSF细胞学变化又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感染分为三个时期:1急性炎症期,为中性粒细胞反应;2亚急性修复期,为淋巴细胞反应;3修复期,为单核细胞反应期。 粒细胞存在提示急性炎症的存在,激活淋巴细胞存在提示仍有免疫反应活动。 CNS感染疾病CSF细胞学变化规律 三个时期在不同性质感染中又有区别: 化脑时急性期最突出,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但持续时间短,7-10天粒细胞消失,随后淋巴细胞反应; 病脑时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为特点,3天后变为淋巴细胞反应为主。 结脑时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为特点,持续时间较长,治疗1月后转为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 细菌性脑膜炎 80%由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核肺炎链球菌引起。 化脑CSF变化分为三期: 渗出期(发病3天内,未经治疗):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达90%以上,杆状核多见,核左移,很快成为分叶核细胞。 增殖期(发病3天治疗后):以单核-吞噬细胞为主,白细胞特别是中性急剧减少,核分叶较多且更趋稠密。单核细胞增多且逐渐演变成吞噬细胞,呈泡沫吞噬细胞。 修复期(发病10天治疗后):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白细胞树木接近正常,中性完全消失,吞噬细胞老化。 细菌性脑膜炎注意事项 早期选择透血脑屏障好的抗生素治疗; 积极寻找感染源; 结核性脑膜炎 占肺外结核的10%。 典型结脑CSF变化分为三期: 渗出期:总数100~500个,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达80%以上,另外可见转化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核吞噬细胞,呈混合型细胞反应。 增殖期:临床经过缓慢,尤其是治疗1月后。此期各类细胞存在,一般持续4周以上。此后中性粒减少,淋巴和单核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和免疫反应增强。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细胞反应最常见。 修复期:有效治疗1~2月后,进入修复期。此时中性粒消失,吞噬细胞老化,吞噬能力减弱,浆细胞明显减少,细胞比例和数目正常化。 结核性脑膜炎注意事项 结脑呈持续的混合型细胞反应提示预后不良; 恢复期或慢性期一旦再次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提示病情加重或复发; 治疗后中性减少,淋巴、单核增多是疗效良好的表现; 结脑治疗上“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与隐脑相反, “宁可放过,不可错杀”。 病毒性脑膜炎 超早期(1~3天):一过性中性粒升高,甚至可达50%,混合型细胞反应。极个别以中性为主,甚至高达90%。 急性期(3~7天):大量的淋巴细胞伴以少量单核细胞,淋巴占90%以上,极少中性。 亚急性期(7天后):仍见多量小淋巴,转化型淋巴、单核比例升高。 恢复期(2~3周后):数目正常化,淋巴细胞为主。 隐球菌脑膜炎 早在一百年前就发现了隐球菌,以后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随广谱抗生素、激素、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及艾滋病的流行而上升。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