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11演稿.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积水11演稿

手术方法: 脑室穿刺点及穿刺方向 枕角穿刺方向:从枕部骨孔向同侧眉弓中点上2cm点的方向穿刺,深度约11cm。 额角穿刺方向:向双耳连线方向垂直进入,深度约5cm。 分流管的头端位于侧脑室的额角内。 切开硬膜的长度不能太大,2~3cm即可,以防脑脊液流出。 手术方法: 腹部操作:上腹旁中线横切口(成人可纵行切口)约3cm,分层切开皮下脂肪层、腹直肌前鞘和分开腹肌,腹直肌后鞘切一个小口,找到腹膜切2mm小口,放入分流管的腹腔端放入长度40-60cm。 在手术中,一旦打开分流管的外包装,一定要将分流管浸泡在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中,以与空气隔绝。 术后处理: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术后有可能出现反复穿刺导致的颅内血肿,或分流过度导致的硬膜下血肿或积流,必要时复查头部CT,对症处理。 2)保持分流管通畅: a、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颅内静脉淤血。 b、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按压阀门1-3次,保持分流管通畅。(按压按压阀门,术后防止引流管堵塞,手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压阀门1-3次,每次15下左右,注意用力要均匀。)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感染 术后常见的有颅内感染、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分流管皮下通道感染等。 一旦感染,应先拔出分流管,在进行抗感染治疗,可行脑室外引流或腰穿持续引流,在有效控制感染后,重新做分流术。 2)过度引流:可变现为裂隙脑室综合征(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过度引流引起的以脑室变小、颅内压增高症状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在积极治疗积液和血肿的同时,应更换高一级的分流泵(压力固定型分流管)或调高压力(可调压型分流管)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引流不足: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脑室无缩小。首先检测分流系统是否通畅,如发现有阻塞,应调低设定压力或更换低一级压力的分流泵。 长期卧床可至引流不足,应鼓励患者半坐位或站立活动。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4)分流管堵塞 分流管阻塞包括脑室端阻塞和腹腔端阻塞。分流管脑室端阻塞多系脑组织、血凝块及脉络丛引起,分流管腹腔端阻塞多由大网膜包绕引起。 判定分流管阻塞的一般方法是按压头皮下的分流泵储液囊,能快速弹回说明分流管通畅,不能弹回或回弹缓慢说明分流管脑室端阻塞,腹部阻塞判断较困难,可做B超判定有无腹部包块。 处理方法:做分流管调整术或更换分流管。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5)分流管断裂:常见部位是分流管与泵连接处和皮下走形区。用手触摸或X线照射可判定部位。可用腹腔镜将滑入腹腔内的分流管取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待排气以后方可进食,一般先进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无不适症状以后再进普通饮食。 术后随访: 要在术后不同时间(术后24 h内、术后2周、术后3、6、12个月)以及症状有变化、根据病情需要应该做头颅影像(CT或MRI)检查。 L—P分流应行腰椎x线平片检查,判断腰大池段的位置。对分流术的疗效评价是一个长期和综合分析的过程,要结合患者脑积水的类型、手术方式、术后影像学、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和体征、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神经电生理(如肌张力)、排尿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诸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术后短期疗效和长期随访的评价。 常用的分流装置 分流管的种类有两大类型,脑室一腹腔(V—P)分流管系统和腰蛛网膜下腔一腹腔(L—P)分流管系统。术者在实施分流术前,必须认真阅读。 L—P分流管,由于在人正常站立位时,L—P分流泵是横置位,而V—P分流泵是垂直位。因此,L~P分流管与V—P分流管的不同点在于分流泵内部阀结构不同。此两类分流管尽可能不要混用。 L-P分流装置 压力固定型分流管:分流管的压力阈值由分流泵内部结构所决定,一般分为低压(5—50 mm H20)、中压(51~110 mm H:0)和高压(111—180 mm H,0)。 其压力值的临床意义在于:将此分流管植入脑室后,可以将脑室内压力调节到分流管所标定的数值范围内,与植入前脑室内的压力无关(超出分流系统阈值的压力将通过使CSF引人脑外其他体腔而获得稳定,即脑室压力维持在分流系统阈值范围内)。 使用中压型分流管后,患者脑室内压力相当于正常儿童脑室内压力;使用高压型分流管后,患者脑室内压力相当于正常成人脑室内压力。 L-P分流装置 体外可调压型分流管:分流泵内部的调节结构分成不同的梯度,用调节器在体外可以将其调节到临床所需要的脑室内压力范围。 不同产品分流管(泵)的可调节梯度档不一样,一般从0—200 lTlmH:0分为5~20个档位(表1)。 在分流手术结束后,一定要先调节到较高档位,术后数天至数月内,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逐步调整档位,以此逐步降低脑室内压力,预防过度引流。 L-P分流装置 儿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