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腧学总论1演示稿
4、断针 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 原因:多由针具质量不佳,或针身、针根有剥蚀损伤,术前失于检查;或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致肌肉强力收缩;或留针时患者体位改变;或遇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并强力抽拔;或外物碰压,均可出现断针。 处理:医者要镇静,嘱患者不要惊慌,保持原有体位,以防残端向深层陷入。若折断处针体尚有部分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钳出;若与皮肤相平,可用左手拇、食两指在针旁按压皮肤,使残端露出皮肤,遂用镊子将针拔出;若折断部分全部深入皮下必须在X线下定位,施行外科手术取出。 预防:针前必须仔细检查针具;针刺时勿将针全部刺入;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发现弯针时不可强行刺入;对滞针、弯针应及时处理,不可强行硬拔。 5、血肿 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 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出现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针刺手法不宜过重,针刺后嘱患者不可随便移动体位;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 (八)、针刺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虚弱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择卧位。 2、妇女怀孕3个月不宜针刺小腹部腧穴;怀孕3个月以上其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心脏扩大、肺气肿等患者更应注意。尤其胸、背、腋、缺盆等部位,有伤及肺脏的可能,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气短、呼吸不畅;严重的则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紫绀、汗出和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 体检时,患侧肋间隙变宽,胸部叩诊有过度反响、肺泡呼吸音减弱或者消失,甚则气管向健侧移位。X线胸透检查可进一步确诊,可发现漏气多少和肺组织受压情况。有的病例针刺当时无明显异常,几小时后才逐渐出现,因此医者针刺时必须高度集中,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和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 8、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二、灸法 (一)概念 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施灸的原料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名医别录》“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二)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治疗寒湿痹痛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 腹痛、泄泻、痢疾等; 扶阳固脱:治疗中气不足、阳气下陷引起的遗 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痰饮等; 消瘀散结:治疗气血凝滞之疾; 防病保健: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可 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肩关节周围穴位: 肩髃、肩髎、臑俞、臂臑、臑会、肩贞、 天宗、肩井、肩外俞、肩中俞等。 肘关节周围穴位: 曲池、尺泽、曲泽、小海、少海、天井。 膝关节周围穴位: 双膝眼、鹤顶、委中、委阳、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 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概况: 一、镇痛作用 1、外周神经的作用 2、中枢神经的作用 3、脊髓水平 4、脑干水平 5、丘脑水平 6、大脑皮层水平 7、中枢神经递质作用 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作用 1、针灸可调整心血管系统功能 2、针灸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调整作用 3、针灸可治疗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4、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较为明显 5、针灸对肾与膀胱功能具有调整作用 6、针灸可调整子宫的功能 7、针灸对神经功能具有调整作用 8、针灸对血液成分的调整 三、防御免疫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