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络作用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内容 经络的作用 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一、经络的作用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协调机体 抗御病邪,反映病候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运行气血、协调机体 经络是运行气血营养的通路 抗御病邪、反映病候 经络能有层次地抗御病邪,同时也能有层次地反映病候。 屏障机理 杨上善:“夫为门者,具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疑为“开”之误)闭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又说:“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内门亦有三者:一者门关,主禁者也。……二者门阖,主开闭者也。……三者门枢,主动转也。……”前者三阳脉,“相得各守所司,同为一阳之道也”,后者三阴脉,“抟聚而不偏沉,故得三阴同一用也”。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说明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归经 指导针灸治疗 说明病理变化 病之于内,形诸于外。 指导辨证归经 辨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 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病案一(头痛) 楼全善,治一老妇人,头病岁久不已。因视其手足,有血络皆紫黑,遂用三棱针尽刺出其血,如墨汁者数盏。后视其受病之经刺灸之,而得全愈。即《经》所谓大痹为恶,及头痛久痹不去身,视其血络,尽出其血是也 (《续名医类案》) 病案二(耳鸣) 潘妇产后失调,肝肾两亏。遂患耳鸣症,渐至半头隐痛,颇为焦虑。问治于余,观其形神憔瘦,知为木水失濡使然。乃为试针风池、听会各二穴,并欲处方调补。讵(注[1]讵:岂。)料出针之后,耳鸣倏失,尽欢而去。 (陆善仲医案) 病案三(阳萎) 患阳萎十余年,诸治无效,深感苦闷,于绝望中来我医疗队试探针灸治疗,询知少年期间接触异性,现房内已有妻妾三人,显然少壮色欲过度,精竭至损,遂致初为触即泄,继则阴茎弛不坚举,后成垂倒不勃,夜间尿意频至,白昼腰膂酸楚,舌淡苔薄白,尺脉沉弱难寻,是精液走泄太过,致肾虚封蛰不固,精道滑脱,尿脬不约,肾府失却支撑,宗筋弛缓不用,故欲使玉柱挺勃,必于益肾壮元中求之,盖益肾则精能因摄,壮则阳道振兴,然务必节制房实,方能贮精蓄髓,不使所伤致复。 处方: 体针一一肾俞、命门、关元,复溜(双) 耳针——肾、肝、心(双)。 病案四(减肥) * * 教材分“经络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两部分论述,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经络的作用”是站在经络自身的角度来认识;”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是立足于医者的角度来阐述. 从经络结构的本身看,有网架作用、通路作用、屏障作用。 这就是经络的网架支撑作用。古人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整体正是靠经络的纵横交错、出表入里、上下通达,才将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前面在讲经络的定义时就强调: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灵枢-脉度》篇形容经络“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人体由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平衡,并维持气血盛衰和机能动静的正常节律。同时,经络也传变病邪. 《黄帝内经》中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主要指运行营卫之气和运行水谷精气两方面。就营卫之气的运行而言,卫气行于脉外,并不是认为卫气不行于经络当中,而只是为了说明营气与卫气的作用不同。卫气到达全身,也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就运行水谷之精气而言,《黄帝内经》中认为同样是通过经络来完成这一过程的。《素问.经脉别论》中详细说明了经脉运行水谷精气的完整过程,即由经而及大络,由大络而及小络,最后到达全身。 这就是经络的屏障作用。病邪侵犯人体一般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素问-缪刺论》有描述:“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经络能有层次地抗御病邪,同时也能有层次地反映病候。如在有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可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所以是指导我们辨证归经的理论依据。 经络分三阴三阳,三阴主里,三阳主表,分别不同层次。《黄帝内经》中认为,对疾病的防御除前面已经提到的皮部外,经脉在防御疾病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作用,在《黄帝内经》中是用关、阖、枢来表达的。对此,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的解说非常有意义。他认为: (见屏幕) 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如同人体的二层门户,一内一外,构成了除皮部之外的又一道防御疾病的屏障。 运用经络作为诊断手段也由来已久,《素问-经络论》《三部九候论》《诊要经终论》《灵枢-终始》等,皆论述了观察络脉诊断疾病及切诊经脉部位的关系等问题。 经络系统通达内外,所以疾病发生,也可通过经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