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__线形设计
第五章 线形设计第一节 平面线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二.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设计 (一)、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1、基本型 若A1=A2 ≠ 0,叫对称基本型;若A1≠A2,叫非对称基本型;A1=A2=0,叫简单型。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1:2:1。 当按1:1:1设计时,由平曲线长度 L=αR+Ls L=3Ls,则3Ls=αR+Ls 故: (rad) 2、S型 2、S型 (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 3、卵型 3、卵型 (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4、凸型 5、复合型 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 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宜小于1.5;除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外,一般很少使用,多用在互通式立交的匝道上。 6、C型 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 其连接处的曲率为0,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0,对行车不利,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7、回头曲线 山区道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由主、辅曲线组合的线形。 三、四级公路因无法自然展线,或因地形、地质条件不能自然展线时,可采用回头曲线;高差较大的山城也可采用。 (二)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计算 1、基本型曲线设计与计算 (1)、对称基本型曲线设计与计算:(详见第2章第四节 缓和曲线部分) 缓和曲线上各点坐标计算 圆曲线上各点坐标计算 P点曲率圆的内移值: p = y + rcosβ -r 圆心M点的坐标: xm = x – rsinβ ym = r + p P点的弦长: (2)、非对称基本型曲线设计与计算: 主点桩号的计算(同对称型): (3)、单圆曲线设计与计算: (二)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计算 2、凸型曲线设计与计算 第二节 纵断面线形设计 一、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 二、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纵断面线形设计中的高程控制条件: 第三节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一、视觉分析 二、组合设计原则 三、组合设计方法 (一)平、纵线形组合的形式: (一)平、纵线形组合的形式: (二)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 1.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组合(纵坡不变的直线) (2)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组合 (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 (3)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组合 2.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三)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 (四)线形与景观的协调与配合 第四节 线形设计检验与评价 一、线形设计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二、用运行速度评价线形设计的连续性 三、用运行速度评价线形的方法 四、基于运行速度的线形设计步骤 (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小纵坡,坡长限制,最小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以及高程控制点和构造物设计的要求; (2)短距离范围内凹凸起伏不能太频繁。 (3)连续上(或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规定,用运行速度对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进行检验; (4)长下坡直坡段端部不应接小半径凹曲线或平曲线;相邻坡段坡差小时应设较大半径的竖曲线;避免使用半径小、长度短的凸曲线; (5)应充分考虑排水要求。不用平坡或很小的纵坡,同时不应片面追求大半径竖曲线。 (6)在回头曲线路段,路线纵坡有特殊规定,应先定出回头曲线部分的纵坡,再从两端接坡。在回头曲线的主曲线内不宜设竖曲线; (7)应争取纵向填挖平衡,尽量移挖作填,以节省土石方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8)纵断面设计应根据设计速度,在适应地形和环境的原则下,对纵坡大小、长短及前后坡段协调的情况,竖曲线半径及其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等进行综合考虑,反复调整,设计出平顺、连续的线形来。 (一)路基对纵断面的控制: 1、洪水位和地下水位对路基填土高度的要求; 设计洪水位+0.5m以上, 路基临界高度 2、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路基对纵断面的控制: 软土、泥沼地区宜修路堤,高度1.2~临界高; 冰冻、盐渍土地区宜采用路堤; 风沙地区以低路堤为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