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隋、唐、五代的音乐文化 581年——960年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907-960) 一.宫廷音乐 1.宫廷雅乐 隋——开皇乐议——只用“黄钟”一宫 实质:是在音乐领域内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场历史大辩论。 经过:颜之推 齐树 牛弘 何妥——李谔 集中人物: 郑译 ——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 苏夔——五声,不用变徵和变宫两种调式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唐: 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按《礼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 ——《旧唐书.音乐志》 2.宫廷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饮之乐,是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隋朝的七部乐与九部乐 国伎 清商伎(清乐) 高丽伎 天竺伎 安国伎 龟兹伎 文康伎(礼毕) 康国伎 疏勒伎 唐朝的九部乐与十部乐 燕乐 国伎 清商伎(清乐) 高丽伎 天竺伎 安国伎 龟兹伎 文康伎(礼毕) 康国伎 疏勒伎 高昌伎 唐朝的坐、立部伎 坐部伎(6) 《燕乐》 《长寿乐》 《天授乐》 《鸟歌万岁乐》 《 龙池乐》 《小破阵乐》 立部伎(8) 《永安乐》 《太平乐》 《破阵乐》 《庆善乐》 《大定乐》 《上元乐》 《圣寿乐》 《光圣乐》 二.音乐机构 政府: 大乐署—兼管雅乐、燕乐,还主管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 鼓吹署—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宫廷: 教坊——宫中培养和训练乐工的场所 梨园——唐玄宗时设立的专搞器乐的组织——李隆基 三.音乐的形式 1.燕乐大曲: 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它是汉魏时的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再发展。它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 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庞大、节奏与速度复杂多变是大曲的重要特点。 2.软舞与健舞: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3.法曲: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响乐。 4.声诗: 唐诗中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实际上是唐代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阳关三叠》是最为流行的、传唱最久的一首声诗作品。 5.曲子: 是隋唐时期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的民间歌曲形式。 6.变文: 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 7.古琴音乐:《梅花三弄》、《离骚》 8.琵琶音乐:《长沙女引》 四.音乐理论 1.记谱法 减字谱:曹柔——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弹奏音位而不记录音名。 燕乐半字谱:固定调性质的体系。(管色谱、弦索谱) 律吕谱:用十二律律名的第一个字记录音高的记谱法,谱字注在歌词的右边。 2.调式理论 六十调:十二个调高,每种调高都有“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 八十四调:七声音阶中的任何一音为主构成不同调式和十二律旋相为宫。 二十八调:七宫四调(七种调高,每个调有四种调式) 四宫七调(四种调高,每个调有七种调式)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