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PAGE
PAGE 5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发散性思维:
按思维的展开方式而言,有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在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法之后,经筛选找出比较合理妥善的解法。发散性思维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创造性。
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
在思维过程中通过重组所提供的和记忆中的信息,获得众多可能性的答案、设想或解决办法,它的特点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让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
三、发散性思维训练的途径:
1、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发散思维的积极性指的是数学心智活动的快速敏捷,能在较短时间内连接到或表达出较多的信息。数学教材是采用综合演绎方式编写的,将数学知识归纳于严格的逻辑体系,这样的形式和体系对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是有益的,但是有些有利于发展发散思维的因素被这种体系本身所掩盖。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发散”因素。
例如: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同学们很快得到结论:平行。
师:为什么?生答: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还有补充吗?生答: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生答:平行…不一定。
师:为什么?
生答: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师:如果把垂直改为平行,结论如何?
生答: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有关知识进行对比,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建立。
2、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的求异性是指数学思维活动中的随机应变,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力求多角度、多变化、多层次,沟通知识的纵横联系,让学生大胆联想、探讨、争论,引导学生寻求多种解法,突破知识的固有范围。探求一题多解,能有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学生知识升华,使学生学得印象深、兴趣浓,从而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一题多解主要有两种情况:结论不唯一和解法不唯一。
现举例说明:
例1已知点A(0,0) B(2,3) C(2,4) D(5,5) E(1,4) F(0,6)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线段AB、CD和EF。
将线段沿平行于x轴(或y轴)的方向平移一个单位,叫做将线段走了一步,平移这些线段,使它们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
与同学们交流,看看谁完成任务所走的总步数最少。
这是一道探究性题目,结论也是开放的。
同学们最先想到的是一条线段不动,移动其它两条线段组成三角形。
他们给出了如下解法:
= 1 \* GB3 ①如果线段AB不动,那么从点E到点A需要5步,从点D到点B需要5步,组成一个三角形共需要10步。
= 2 \* GB3 ②如果线段AB不动,那么从点F到点B需要5步,从点C到点A需要6步,组成一个三角形共需要11步。等等如果
= 3 \* GB3 ③如果线段EF不动,那么从点D到点E需要5步,从点B到点F需要5步,组成一个三角形共需要10步。
= 4 \* GB3 ④如果线段EF不动,那么从点A到点E需要5步,从点C到点F需要4步,组成一个三角形共需要9步。
eq \o\ac(○,5)线段CD不动,那么从点F到点C需要4步,从点B到点D需要5步,组成一个三角形共需要9步。
eq \o\ac(○,6)线段CD不动,那么从点A到点C需要6步,从点E到点D需要5步,组成一个三角形共需要11步。
这时有同学发现:如果一条线段不动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有两个图形,而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这时又有同学提出:如果三条线段都移动,也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如果三条线段都移动,那么情况就很多了,总步数最少的是7步。
将点F移动到(0,4),点A移动到(1,2),点C移动到(0,4)。
例2 已知⊿ABC中,AB=AC=10,BC=12 ,求⊿ABC内切圆☉O的半径。
解:设⊿ABC内切圆☉O的半径为x。
解法一:用面积求解。
可得。
解法二:用三角形相似求解。
可证⊿AOE∽⊿ACD,得即可得。
解法三:用锐角三角比求解。
在Rt⊿AOE中,tg∠OAE=
在Rt⊿DAC中,tg∠DAC=
即所以
可得。
解法四:用勾股定理求解。
在Rt⊿AOE中,即
可得。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