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络现象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经络现象幻灯片

第二章 经络现象 经络现象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和描绘经络循行路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深入确定各种经络现象,对于阐明经络实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引我们揭开经络奥秘的一个可靠的入门响导。 重点、难点提示 1.经络现象的定义与分类 2.循经感传现象的定义 3.循经感传现象的主要特征 4.循经感传与针灸临床疗效的关系 5.有关循经感传机理三个假说的内容要点 6.其他三种经络现象的表现和特征 知识点精析 一、经络现象的定义与分类 1.经络现象的定义:经络现象是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 二、经络现象的分类 二、循经感传现象 (一)定义 循经感传是指以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受试者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一个酸、胀、麻等特殊感觉,沿着古典经络路线循行游走的传导现象。 经约20万人进行的循经感传调查的结果表明:循经感传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人群中,出现率为12%--25%。年龄、家族、体质、种族、地域、健康状况、季节等因素对感传出现率有一些影响。 二、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表3-1) 续上表 表3﹣2 循经感传对人体各功能系统或器官活动的影响 (三)循经感传与针刺临床疗效的关系 1.古代论述 古代医家不仅对循经感传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已把掌握循经感传,促进气至病所作为提高针灸疗效的一种积极手段。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这里所指之气即运行于经脉之气,循经感传就是气运行的形式之一。《三国志》在描述东汉名医华佗行针治病时说“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这就是对循经感传与针刺疗效关系的生动描述。《针灸大成》中所说的“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就是一个尽人皆知的著名论断。强调行针治病时务必使气直到病所。《针灸聚英》中也有不少“气到病除”的生动描述。 2.近代研究 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支气管哮喘、青少年近视眼、视神经萎缩、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以及各种痛症等20多个病种所作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效与循经感传显著程度密切相关,感传愈显著,针灸疗效也愈好。这些研究都有足够数量的样本,对疗效的判断有可靠的指标。采用激发循经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方法,对治疗一些现代医学疗法难以奏效的疑难病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循经感传的机理探讨 研究循经感传的机理是进一步探讨经络实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少学者根据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提出了各种假说。 概括而言,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假说,即“中枢兴奋扩散说”、“外周动因激发说”、“外周与中枢统一说”(表3-3)。 表2-3 循经感传机理的三种假说 续上表 续上表 三、其他经络现象(见表3-4) * * * * 循经感传 循经感觉异常 循经皮肤病 循经皮肤血管功能反应 循经生物物理特征 循经低阻抗特征 循经声传导特征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循经同位素迁移特征 主观性经络现象 客观性经络现象 经络现象 循经感传是受试者自己陈述的一种主观感觉现象,目前感觉生理学还不具备对主观感觉进行直接记录和显示的技术与方法。但能在循经感传线上观察到 (1)循经感传线上出现的皮肤血管反应,包括红线、白线、皮疹、皮下出血和皮丘带等。 (2)伴随循经感传到达相应脏腑和器官时,该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显著变化,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表2-2)。 感传有确定的客观效应 感传速度约每秒数毫米至数厘米,个体差异大,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感传速度变异大,受刺激方法、强度、温度影响大。感传方向因刺激部位的不同可呈离心性或向心性或两个方向同时传导。局部刺激可改变其传导方向。 感传速度缓慢,双向循行 一般在四肢部位较窄,在躯干部们较宽,肌肉丰厚处较深,肌肉浅薄处较浅 感传宽度与深度因人因部位而异 大多以酸、胀、麻为主的混合性感觉,也有热、凉、蚁行、流水感,与刺激方法、部位、个体差异有关。 感觉性质多种多样 四肢部基本一致,躯干部常有偏离,头面部差异较大,三阴经感传可上达头面部 感传路线基本循经 人群中循经感传出现率约20%左右,采用一定的方法(如入静、提高环境温度、增加皮肤血液循环等)可使循经感传从无到有,从短到长,从弱到强,甚至气至病所。循经感传的可激发性,进一步说明它是一种存在于人群中的普通生理现象,也表明循经感传可作为提高临床疗效的积极手段。 感传可被激发 当被刺激的经脉路线不经过“病所”的穴位时,感传首先是沿着被刺激的穴位所属的经脉路线循行,当其接近“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