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狮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承智班4.9.doc

河北狮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承智班4.9.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定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承智班,4.9)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②各国变法的推行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4.《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5.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A.明清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D.明清农业生产面临倒退危险 7.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差异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殖民活动的推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 8.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9.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10.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11.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农作物 相关记述 稗 “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 大豆 “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芋 “可以救饥馑,度凶年。” 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 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 C.认为水稻供应不足以度荒 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 12.《弇州山人四部稿》的《赠程君五十叙》卷说道“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现象是 A.长途贩运的发展 B.商人地位的提高 C.“商帮”的出现 D.商业城镇的繁荣 13.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淸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 A.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 C.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14.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15.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16.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A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