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0mt梁负弯矩钢绞线伸长量计算说明
40mT梁负弯矩张拉钢绞线伸长值计算说明
40mT梁负弯矩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Ag=140mm2,弹性模量Eg=1.95×105Mpa。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1、预应力钢束张拉
在张拉中跨和边跨时,根据起弯点将T1、T2、T3束钢绞线分成AB、BC、CD段。
混凝土构件达到设计强度的85%方方可张拉,张拉工序为:
0→0.1бcon(量初值a)→0.2бcon(量初值b)→1.0бcon(量终值c)→1.0бcon(持荷2min)→锚固
每桥以每联为单位由两端先张拉,中间最后张拉。
张拉采用对称张拉,张拉顺序为:T1、T2、T3钢束,两端对称张拉,钢束张拉采用双控。
2、预应力筋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
根据设计图孔道成型方式及预应力筋种类不同,按规范取管道摩阻系数μ=0.25,管道偏差系数k=0.0015,弹性模量Ep=1.95×105MPa,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A=140㎜2。
理论伸长值公式 △L=PP×L/(AP×EP) 式中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 ,其中
PP ={P[1-e-(kx+μθ)]}/( kx+μθ);
L—预应力筋的长度(㎜);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由线孔道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其中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σpk=0.75×1860 =1395 MPa
钢绞线截面积:中跨 T1 AP=4×A=4×140=560㎜2
T2 AP=4×A=4×140=560㎜2
T3 AP=4×A=4×140=560㎜2
边跨 T1 AP=4×A=5×140=560㎜2
T2 AP=4×A=4×140=560㎜2
T3 AP=4×A=4×140=560㎜2
T1束钢绞线曲线切线角θ=9o=9×π/180=0.157rad
T2束钢绞线曲线切线角θ=9o=9×π/180=0.157rad
T3束钢绞线曲线切线角θ=9o=9×π/180=0.157rad
中跨
T1束钢绞线AB段长度:L=8.367m;BC=1.587m;CD=1.193m;
T2束钢绞线 AB段长度:L=5.367m;BC=1.587m;CD=1.193m;
T3束钢绞线AB段长度:L=2.367m;BC=1.587m;CD=1.193m;
边跨
与中跨长度相同
3、预应力筋张拉油压表读数计算
3.1依据千斤顶与油压表标定,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压力表编号:3203#
千斤顶编号
回归方程:P=19.11F-9.37
(2)压力表编号:1875#
千斤顶编号
回归方程:P=1.83F+0.63
3.2张拉应力过程的控制计算:
(1)中跨、边跨T1、T2、T3(一束4股钢绞线)张拉控制力:
张拉控制力达100%时:4×140×1395=781200N=781.2KN
张拉控制力达10% 时:781.2×10%=78.12KN
张拉控制力达20% 时:781.2×20%=156.24KN
3.3预应力筋张拉实际伸长值计算
在张拉时,先调整到初应力σ0,宜为控制应力的10%,伸长值从初应力开始量测。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L=△L1+△L2
△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应力伸长值㎜;初应力为最大张拉力15%。其中
△L1=△LA100%-△LA10%+△LB100%-△LB10%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值㎜;一般可以采用相邻的伸长,本桥采用由10%张拉到20%伸长值
△L2=△LA20%-△LA10%+△LB20%-△LB10%
在张拉过程中,后张法构件产生的弹性压缩C值可忽略不计。
4、预应力筋伸长值的相对误差计算
相对误差=(实测值-理论值)/理论值,按±6%控制,中跨预应力筋T1实测值合格范围:91.90~81.5mm,T2实测值合格范围:91.90~81.5mm, T3实测值合格范围:91.90~81.5mm mm;
5、预应力筋张拉
张拉应先检查钢绞线束的总长度是否符合要求,两端有无弯折现象。安装锚具和工作锚使其面贴紧,夹片整齐。整个张拉过程中采取双控指标,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