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因 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标志着以两极格局和集团对抗为基本特征的旧的国际格局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与打击,同时也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独联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的简称。1991年12月8日,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签署了一项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 独联体没有中央领导机构,不具有国家的性质,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实体,它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和谐、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关系服务。独联体现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通过退出独联体的决议)、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独联体的主要机构有国家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跨国议会大会、协调协商委员会等。其中,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机构。独联体总部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1991年独联体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   2004年9月,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 历史启迪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 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概况:中国改革 苏联改革 时间:1979年至今 1985年—1991年 领导人:邓小平 戈尔巴乔夫 背景 :中国刚刚经历十年动乱,经济倒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实行改革。 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渐处劣势,为了摆脱困境,所以实行改革。 同一时期的中国改革与苏联改革的比较 方针:中国改革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苏联的改革:1.改革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经济体制。3.改革政治体制,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的思想指导下,放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4.调整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关系的“新思维”。 特点:中国通过改革渐进式地完善社会主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而且改革先是在沿海一些地区进行试验,降低了全面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 苏联进行的是全方位的改革,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在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时,又把重心转移到政治改革,使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解决。 结果:中国的国力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的成就,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至今还在发展当中。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几乎崩溃。 苏联解体 新课导入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赫鲁晓夫 (1894—1971)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本课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苏联的影响。 2.客观的评价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分析苏联的改革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本课中的历史知识和重大事件进行讨论与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日益显露出极大的弊端:粮食十分短缺;农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