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头道拐水沙变化多元驱动因子贡献率分析-水科学进展
第26卷 第6期 水 科 学 进 展 Vol.26,No.6
2015年11月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Nov.,2015
DOI: 1014042/ jcnki321309201506002
黄河头道拐水沙变化多元驱动因子贡献率分析
1,2 1,2 1,2 1,2 1,2
冉大川 , 姚文艺 , 申震洲 , 倪用鑫 , 董飞飞
(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2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 根据 1950—2010年水沙实测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构建非线性响应模型, 辨识了水沙变化主导驱
动因子, 定量评估了多因子对黄河上游头道拐水沙变化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 头道拐 1950—2010年多年平均径流
3
量减少速率为223亿m / a, 多年平均输沙量减少速率为0027亿t/ a, 1987—2010年径流泥沙减少趋势更为明显,
同期输沙量减幅明显大于径流量减幅; 1969—2010年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对头道拐站年径流模数和年输沙模数
变化的贡献率均约为2 ∶ 8, 下垫面因子明显占主导地位, 其中宁蒙灌区年引水量对年径流模数变化的贡献率最大,
达到42%, 龙羊峡和刘家峡等水库运用对年输沙模数变化的贡献率最大, 达到34%。 预计今后兰州以上径流变化
和兰州至头道拐区间主要支流来沙变化两大自然因素将是头道拐水沙变化的主导因子; 灌区引水和支流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减沙对头道拐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将居主导地位。
关键词: 非线性响应模型; 驱动因子; 贡献率; 水沙变化; 黄河上游
中图分类号: P34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6791(2015)06⁃0769⁃10
河道水沙是河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载体。 河流出口站水沙变化不仅受降水、 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河道系
统外界因素的影响, 还受到河床演变等河道系统内在因素的影响, 如何定量分析各要素对河流水沙变化的贡
[1]
献率, 是当前国内外河流水沙变化研究关注的焦点。 如 Griffiths等 分析了美国莫哈韦沙漠小流域修建水
库、 铁路等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 认为受人类活动的干扰, 径流量与泥沙输移量变化的关系并不密
[2] 2
切; Jorge等 通过对巴西东南部面积为124万km 的皮拉西卡巴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分析, 发现人类大
规模取水是造成径流量减少和水文地质参数变化的原因。 但国外相关研究缺乏降雨、 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元
[3⁃4]
驱动因子对大尺度流域水沙变化贡献率的分析实例 。
黄河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头道拐为黄河上游, 是黄河流域径流的主要来源区。 国内以往有关
[5]
黄河上游尤其是宁蒙河段的水沙变化研究较多。 如Xu 分析了自1960年以来黄河兰州至头道拐区间水沙变
[6]
化成因, 评价了水库运用、 灌溉和水土保持对水沙变化的作用; Yao 和Xu 阐明了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