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职业的发展与挑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docVIP

精算职业的发展与挑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算职业的发展与挑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精算职业的发展与挑战 ―――与康联集团北亚区保险区域总经理、精算师任志辉先生的对话 编者按:任志辉先生是香港的资深精算师,曾担任过香港精算学会主席,在精算服务的各主要领域中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他还十分关注精算职业的发展。2009年12月15日,任志辉先生应邀到上海财经大学为精算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交流:精算实务的核心”的专题报告,并就精算职业的发展与挑战及其相关话题,接受了本刊的专访。现将本刊与任志辉先生的有关对话整理成文,经其同意后,刊印出来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 本刊:任先生好!首先代表本刊读者谢谢您愿意与我们分享您对精算职业发展的认识以及您宝贵的精算从业经验。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精算职业的发展,尤其精算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或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任先生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生涯吧。 任志辉:好的。我的教育背景比较“数学”,属于“典型精算师”的背景。当年在港大读的是数学与物理专业,1984年毕业后去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念的又是运筹学,因此,我转向学习精算就很自然了。我的第一份精算工作是从华信惠悦咨询开始的,1989年,我获得了北美精算师资格。之后,我的精算从业领域越来越广,在寿险、健康险、财产险以及投资和养老金方面都工作过;我的工作领域也从精算逐渐扩展到公司财务,担任过寿险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也担任过委任精算师。再之后,更多从事的是管理工作,主管过团险和养老金业务,包括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养老金行政管理外包服务,还负责过寿险及强制性公积金的运营,为超过60万保险和养老金客户提供客户服务。总之,我的职业生涯没有什么传奇色彩,属于比较典型的精算轨迹,也就是从精算逐步延伸到财务、再延伸到高层管理的轨迹。我现在的职务是康联集团北亚区保险区域总经理。 本刊:除了从事公司的本职工作外,精算师往往还要承担对精算组织的志愿工作,参与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们知道您曾担任过香港精算学会主席,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工作吧。 任志辉:是的,每一个精算师都必须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必须为精算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于1997年担任香港精算学会主席,所致力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组织制定香港精算师的职业操守和指南(Professional Conduct Code and Guidance),以便香港精算学会能加入国际精算协会(IAA)。在此之前,我也参与了精算实务标准(一)和(二)的制定工作,并且在不同时期担任了香港精算学会下的寿险与退休计划委员会主席。也是在那期间,参与过一些支持国内的精算制度建设活动。此外,我还在香港设立强制性公积金法例期间担任了学会的强积金委员会主席,出任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专家小组成员。 本刊:在我记忆中,您曾代表香港精算学会,于1997年6月参加了南开大学纪念引进精算教育十周年的活动。但后来就很少见您参与国内的精算活动了。因此,我估计国内年轻的精算人员都没怎么听说过您的名字。但我知道,您对国内早期推动精算制度是有贡献的。实际上,几乎每一个在国内从事精算工作的人都很熟悉中国保监会1999年发布的《精算规定》,现在简称“90号文”,是国内保险业第一项寿险精算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历史价值。但我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90号文”是建立在一项研究报告基础之上写成的,而您本人就是这项报告的主要参与者和执笔人。请顺便给我们回顾一下这件事情的历史背景吧。 任志辉:过奖了。我只是有幸参与了这件事情。那时候,也就是1995年至1997年这段时间,国内的保监会还没有成立,保险监管是由人民银行的保险司负责,魏迎宁先生当时是副司长,他有财务和金融背景,因此,国内精算制度的启动工作就由他具体负责和组织。当时,国内的精算力量很弱,需要香港的精算力量支持。这当中,还需要一个对两边的相关人员都很熟悉的人来具体的联络、协调和组织两边的精算力量,这个人就是中保集团派到香港工作的李政怀先生,他恰好具备这个条件。李政怀是中保集团派到英国学习精算回来的,经过他的具体协调,香港方面的周俊明、黄振国和我本人参加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立中国人寿保险精算管理制度”的课题组。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是1997年10月份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就写成了中国保监会的第一项《精算规定》,即“90号文”。 本刊:参与“90号文”的制定工作,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为什么那之后就很少见您介入和参与国内的精算活动呢? 任志辉:1997年后,我的本职工作变得比较繁重,在香港经济低潮时担任了寿险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和委任精算师,后来也承担一些业务与运营方面的管理工作,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一些与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有了两个小孩,我决定在他们成长的时期尽量减少外访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因此,这十年来我主要专注于香港本地的工作事务。 本刊:十年时间,说短也短,说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