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作者序
现在,我们看到,在昏沉幽暗的光芒中,一幅全身披挂的画像凸显
出来—这是奥托 ·冯·俾斯麦,注定只是奥托 ·冯·俾斯麦。
在最后的那些年间,党派的偏见、怨恨、仇视始终围绕着他,他的
一副威武刚强的外表却怎么也掩饰不了他的忧郁、失意。
俾斯麦在世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爱他,因为他很少去爱别人。在他
死去之后,人们对他并没有多少怀念之情,只为他塑了一座石像,冷冷
清清地站在一处并不繁华的场所。他的目光肃穆地盯着前方,面部毫无
表情,这使人们难以对他的内心世界做出合情合理的诠释。
我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描绘一个因为连连得胜而四处找事的将军的
形象。在这本书里,我把俾斯麦写成是一个满肚子都是骄傲、勇敢和怨
恨的人—这三种元素构成了他性格的基石。至今,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
失,人们褒贬不一,如果要想真正了解他,我们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
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
历史人物常常是有机的统一体,性格构成比较繁杂。我们不必用学
院方法,不需要许多注解,我们认为今天有必要把这种人物绘出具体形
象,作为世人的榜样或警告。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与政客是分不开
的,情感与行为是互相关联的,公与私总是如影随形,美术家若能真正
认真对待他的作品,他必须要从多个角度了解他的创作对象。
到1830年年初,俾斯麦的性格已经基本上定型,当然,在此前的十
五年间,他的性格波动是很大的。此后,俾斯麦所要做的不过是把刻好
的线再弄得深一些。我们之所以要把他的少年时代 (在没有从事政治活
动之前)说得尽可能详细一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大多数传记作家在
此处只有寥寥数页,只有一位作家曾经较为细致地描写过俾斯麦的心理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位作家就是被人误会的克来因·哈丁根。1911
年,我开始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描写俾斯麦那种令人难以猜度的性情以
对抗关于这位 “铁血宰相”的稗史。十年之后,我又创作了一部关于俾
斯麦的戏剧,曾经希望能够在德意志的舞台上演。
我的较早的著作是不谈政治的,现在却有所改变。和我的第一本关
于俾斯麦的书相比,这本书的视角更接近真实。在新旧两个版本中,只
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其中的主人公的性格是别人无法猜度的。环境
有所变化了,所以我要对俾斯麦作一个新颖而更为批判的描写。欧战之
后,我们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关于俾斯麦的事实材料,这给我的写作提
供了极大的方便。
变换了视角后的俾斯麦,形象愈发显得丰满。显然,他不是为了那
座无人喝彩的雕像,而是苦苦追寻一个奋斗家的功业。俾斯麦的一生永
远是不停地奋斗,有时打胜仗,有时也打败仗,永不停止的激情,永不
满意的现状。有时候他也办错了不少事,但即使办错了,也总是带着天
才的特色。总之,他是一个令传记作家们着迷的人物。
第一卷 ·闲人
武士的后代
这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有一个小孩在园里的一棵老橡树下嬉戏。这
个小孩双眼乌黑发亮,有一头淡黄色的头发。
这是个四岁的小男孩,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显得大一些。此时,
他耐心地用铲子刨土,把一块块的土装在小推车上,然后推走,堆在池
边。他在那里用石头和泥土不知在筑造什么,看得出,他干得很卖力。
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园丁跑过来请他回去吃饭,他拒绝了,而且还发了
一通脾气。
他家的住宅是一所很简单的乡下房子,并不像一个乡绅的住宅。房
子的材料基本上是木头,没有多少装饰,只有一层,中间却是两层,大
概有五个窗户那么宽。
小男孩又出现了,他站在一楼明亮的窗前,出神地向远处望去,他
的眼前呈现出一片广阔的平原,成熟的庄稼滚动着金黄色的波浪,这幅
景象极其富有诗意。小男孩想起了父亲。每次,当父亲领着他去村子里
的时候总是说道: “这都是我们的。”父亲新近在尼朴甫得了两千英亩
的田地。
当小男孩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离开萨克森的申豪森,来到波
美拉尼亚。小男孩想道: “这全是我们的。”是的,整个村子都是他们
的。他们没有佃户,只有种田的小工。小工住在破草房里。其实,他们
就是农奴,尽管他们和雇佣他们的乡绅们都不肯承认这一点。村子里有
煤窑,还有打铁铺。
有一天,小男孩跑入牛栏,快乐地在牛身下爬来爬去。管牛的老
头,九十岁的布兰德着急地喊道: “少爷,小心呀!母牛会踢着你的眼
睛。它只顾安心地吃草,眼睛可看不见你,它只要一踢就会把你的眼睛
踢坏!”这个高龄的老头子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