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论 第四节 符号互动理论 第五节 社会交换理论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 (一)本能与社会的冲突 (二)由文化引起的意识——超我 (三)人格发展理论 (四)群体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一)阿德勒的追求卓越与社会兴趣学说 (二)霍妮的基本焦虑学说 (三)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学说 三、对心理动力学的简要评价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探寻人类潜意识的理论体系,超越了行为主义困于可直接观察行为的藩篱,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衍生至个体行为的内部动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 1913年,华生(J B Watson)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由此,心理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研究取向,开始将注重人的内在心理的研究转移到研究人的外显行为上来。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 二、赫尔与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者赫尔(E Hull)反对华生将有机体的所有行为都归因于后天学习的极端思想。他以适应性行为作为其理论核心,指出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行为适应手段。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A Bandura)从一开始就反对行为主义者将动物研究成果推广至人类社会,并强调认知的作用。 四、对社会学习理论的简要评价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真正可以称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只是班杜拉的理论。因为他将行为主义的研究原则扩大到两个人和群体情境中的人的行为的习得和改变上来。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理论渊源 社会认知理论的最初产生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和勒温(K Lewin)场论的直接影响,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得到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有力推动。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论 二、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 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又称平衡理论,它是社会认知理论中一个重要的亚理论取向,其基本假设为:个体的行动永远朝着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或恢复其认知系统协调一致的方向进行,并且这种假设可以扩展到群体中去。 三、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心理学家不再满足于社会认知过程的笼统研究,也不再试图建立一种能阐明社会认知整体过程的理论模型,这致使认知一致性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始走下坡路,并逐渐被阐述社会认知过程本身的归因理论所代替。 四、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诞生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五、对认知理论的简要评价 从社会认知观点入手研究社会心理现象,首先就是对行为主义的全面反抗。其次,社会认知观点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一直盛行的非理性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一、符号互动理论的理论渊源 符号互动理论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理论,米德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詹姆斯(W James)、查尔斯·库利、威廉·托马斯等人的著作直接构成了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渊源。 第四节 符号互动理论 二、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思想 (一)符号与互动 (二)自我与社会 三、对符号互动理论的简要评价 如前所述,社会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即有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渊源传统,而在20世纪初,这两个渊源本身有着共同的研究倾向,即机械还原论倾向。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过程中出现的基本心理过程及其与交换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 第五节 社会交换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两个重要思想来源 (一)对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的修正 (二)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思想的吸收 二、霍曼斯的理论 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家霍曼斯(G C Homans)采用概念联结的方法,试图将古典经济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命题融为一体,构成他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三、布劳的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彼德·M·布劳(Peter Michael Blau)在他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中主要论述了基本交换过程中社会结构的产生,这一点同霍曼斯通过基本的心理过程解释社会行为的理论取向有明显的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