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问题
考虑序贯疗法选择抗生素 可行序贯疗法的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 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 环丙沙星,既有静脉制剂,又有口服制剂,是较为理想的用于新生儿序贯疗法的抗菌药物 考虑序贯疗法选择抗生素 可行序贯疗法的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和阿齐霉素: 既有静脉制剂又有口服制剂,主要针对G+菌,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 我院新生儿结膜炎50%左右、新生儿肺炎中22.9%~25.4%为沙眼衣原体引起。 阿齐霉素: 由于其有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只需口服3天,每天1次,疗效可维持1周以上,加上口感较好,故有较好的依从性。但这类药对流感杆菌仅有中等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耐药率已升到20%,故常推荐及口服头孢菌素联用 考虑序贯疗法选择抗生素 口服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吸收率即生物利用度 环丙沙星 70~80% 氧氟沙星 85~95% 甲硝唑(灭滴灵) 95% 氨苄西林+舒巴坦 80%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约 60% 头孢克罗 90% 以上这几种药除了杀菌效果外,还有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故成为较常选择的用于序贯疗法的药物,也可用于新生儿,但必须避免口服含钙和镁制剂,因为会干扰喹诺酮类等药的吸收 考虑序贯疗法选择抗生素 不适合序贯疗法: ①完全禁食需要胃肠道休息的婴儿; ②有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如严重恶心、呕吐、持续鼻胃管引流、吸收不良综合征、短肠综合征等 ③病情严重如白细胞太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骨髓炎、感染性休克及心内膜炎等; ④极低体重儿; ⑤多重耐药菌如MRS感染 ⑥早期新生儿 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在治疗效果、药物经济学等方面都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更多的新的高效口服药物不断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现在已是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时代。然而这方面的文献尚少,特别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需要我们广大新生儿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 * 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问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余加林 抗生素及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s,antimicrobial drugs): 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的总称,包括决大多数抗生素、化学药物(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antibiotics): 由某些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 谢产物,包括: 抗细菌抗生素 抗真菌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 免疫抑制抗生素 新生儿抗菌药物代谢特点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或效应)依赖于: - 药物的体内浓度 - 多数用血药浓度代表 * 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吸收及给药途径密切相关 口服给药对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不适合: - 胃内缺乏必要的酸度: * 早产儿出生后1w内几乎没有胃酸分泌 * 新生儿初生时胃液pH接近中性 * 第2天有短暂下降,以后再度回升至中性 - 胃排空延迟易使药物到达肠道的时间较长 - 胃食道反流 肌肉注射:吸收取决于局部血液灌注和药物沉积面积 - 肌肉组织少、局部血液灌注不足 * 缺氧、低体温或休克 - 可能进入皮下 - 硬结或脓肿、储库效应: 小早产儿 吸收及给药途径密切相关 静脉注射:早产儿和新生儿最理想的给药途径 应注意: - 最好用微量泵。 - 用脐血管要小心, 脐静脉、脐动脉给药 有分别引起肝坏死、 肢体或肾坏死的危险 新生儿抗菌药物分布特点 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高80%(1岁70%,成人60%) - 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中容易稀释 血浆白蛋白因素: - 联结力低:血浆白蛋白不足,且以胎儿白蛋白为主 - 游离药浓度增加:药性增强易中毒、半衰期缩短 - 影响联结: * 高胆红素,低血pH值,降低联结,易药物中毒 * 受体竞争:机阴离子药(磺胺类等)::游离胆红素 →核黄疸 新生儿抗菌药物代谢特点 肝脏 - 孕29w,肝脏代谢酶的活性只有成人的36%, -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活性低,约1周内 * 氯霉素的“灰婴综合征” - 出生1周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活性逐渐达成人水平 - 酶诱导剂的应用 - 某些药物用常见剂量,药效可能降低 主要从肾脏,其次从肠道、胆道和肺排出 肾小球和肾小管: - 肾血流量及肾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