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皇门篇》校注、写定与评论.docVIP

《逸周书·皇门篇》校注、写定与评论.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逸周书·皇门篇》校注、写定与评论.doc

《逸周書·皇門篇》校注、寫定與評論 (首發) 王連龍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皇門》,今《逸周書》第四十九篇,記載了周公訓誡群臣獻言薦賢,助己治國的事蹟。因該篇文字質古深奧,清代時已為莊述祖[1]、丁宗洛[2]、陳逢衡[3]等學者列為周初文字,至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下文簡稱《朱釋》)綜合諸家所論,以《皇門》篇“大似今文《尚書》,非偽古文所能仿佛”。《皇門》篇成文西周,遂成定讞。近年來,隨着出土金石、簡帛文獻的不斷發現,《逸周書》逐漸成為史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皇門》篇也經常為學者所提及,关于其成文年代的判断多宗清人之說。如劉起釪先生認為《逸周書》中“關于周武王的幾篇和周公篇卷中的少數幾篇,即《克殷》、《世俘》、《商誓》、《度邑》、《作雒》、《皇門》、《祭公》七篇,可確定為西周文獻”[4]。此外,蔣善國[5]、黃懷信[6]、郭偉川[7]、周玉秀[8]、余瑾[9]等學者對《皇門》篇的成文年代也有所論及,均主張《皇門》篇為西周之作。诚如前賢及當今學者所論,《皇門》篇為周初作品應無異議。如此可言,《皇門》篇的史料價值當不在《尚書》周初各篇之下,對于周初史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略為遺憾的是,目前罕有學者對《皇門》篇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究其原因所在,大致可歸于《皇門》篇衍字訛文較多,文義晦澀難通之故。1995年,黃懷信等學者繼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之後,編撰了《逸周書彙校集注》[10](下文簡稱《集注》)一書,兼集各家校語,輯錄諸家注說,于《逸周書》及《皇門》篇研讀多有助益。然《集注》徵引既博,平列諸說,讀者往往無所適從。有鑒于此,今筆者擬借鑒顧頡剛先生《逸周書·世俘篇校注、寫定與評論》[11]文章體例,于《皇門》篇進行系統研究,在校注文字基礎上,寫定篇章,並對《皇門》篇及相關史事進行評論,希望藉此促進《皇門》篇的進一步研究。 甲 校 注① ①本文據《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二十二年章蘖刊本。 皇門①解②第四十九③ ① 孔晁《注》(下簡稱《孔注》):“路寢左門曰皇門。閎,音皇也。”莊述祖《尚書記》(下簡稱《莊記》):“皇,大也。路寢之門,其左曰左閎門。”孔、莊皆以“閎門”為路寢之門,“閎”音“皇”,故名“皇門”。 按:其說非是。“閎門”非為路寢之門,系指廟堂之門,詳下“閎門”注。 ② 陳逢衡《逸周書補注敘略》:“是書命名,俱以‘解’名其篇。案《說文》:‘解,判也。’《博雅》:‘解,說也。’《玉篇》:‘釋也。’《文心雕龍》曰:‘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結滯,征事以對也。’又《古今樂錄》:‘傖歌以一句為一解,中國以一章為一解。’王僧虔啟云:‘古曰章,今曰解。’據斯二說,古人原有以一篇為一解者。求之春秋時,惟《管子》有《牧民解》、《形勢解》、《立政九敗解》、《版法解》、《明法解》,然皆申明前篇之意而為解說,故曰解,與《周書》又不同。”唐大沛《逸周書分編句釋》(下簡稱《唐釋》):“是書稱‘解第’者,猶言篇第也。”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序》:“‘某某解第幾’,此孔晁所目也。”顧頡剛《逸周書·世俘解校注、寫定與評論》:“疑《逸周書》以有孔晁《注》,篇題下因署以‘解’,猶韋昭《國語解》耳。”黃懷信《逸周書源流考辨》:“書(筆者注:《逸周書》)之解者當是景、武時代人,……‘解’字當是漢傳四十五篇本與汲冢本合編者依例而加。”[12]按:蔡邕《明堂月令論》:“《周書》七十一篇,而《月令》第五十三。”蔡邕所見《月令》篇無“解”字,說明《漢書·藝文志》著錄之“《周書》七十一篇”亦無“解”字。黃懷信先生認為《逸周書》中有解文,後世編者依例而加“解”字。此說不足信據。一则上引蔡邕所言已證漢代《逸周書》篇名無“解”字,二則《逸周書》中多見的“以數為紀”的解說之文非為漢人解語。茲舉一例:黃先生認為《大武》篇“此九者政之因也”、“此九者攻之開也”、“此七者侵之酌也”等語為解者所加。按:今見慈利竹簡《大武》有“四曰同惡相助,五曰遠宅不薄,凡此九者政之因”[13]之文。是可知,“凡此九者政之因”等句為原文所有,與所謂漢人解語并無關係。另外,《逸周書》無孔晁注的十七篇中少見所謂“解語”,亦證“解語”說不確。又按:今《逸周書》有《序》一篇,概述諸篇寫作之緣由。《序》文作者為今見《逸周書》的整理者,已為學界所公認。值得注意的是,《序》文列舉諸篇之名並無“解”字。此則說明《序》文作者在整理《逸周書》時,并未見到諸篇有“解”字。筆者已證,《周书序》出于西晉荀勖等學者之手,時間在荀勖等合傳本《逸周書》與汲冢“《周書》”之後[14]。换言之,《周書序》可進一步證明“解”字出現於西晉之后。稽之傳世文獻,今《逸周書》篇名有“解”字並被文獻徵引始見于唐代。《北堂書鈔》卷四十二、卷一百十八分別徵引“《周書·大武解》”及“《汲冢周書·史記解》”之文,是知唐代时《逸周書》篇名已具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