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北宋中至南渡初期政论与史论 -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doc

第五章北宋中至南渡初期政论与史论 -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北宋中至南渡初期政论与史论 -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博論題目: 北宋中至南渡初期政論與史論演變研究 成大中文 鄭芳祥 報告內容: 第五章 北宋中至南渡初期政論與史論對特定君主評價的演變現象 第一節 由褒貶互見到齊聲推崇──創業君漢高祖評價的演變 一、北宋中晚期受到褒貶互見的評價:三蘇、周紫芝等作家作品 二、南渡初期受到異口同聲的推崇:李綱、范浚等作家作品 三、唐太宗:另一個評價改變的例子 第二節 由受到冷落到齊聲推崇──中興君漢光武帝評價的演變 一、北宋中晚期受到冷落 二、南渡初期受到異口同聲的推崇:胡安國、胡宏等作家作品 三、晉元帝:另一位中興君主 第三節 漢高祖與光武帝特殊的當代意義 一、漢高祖特殊的當代意義 二、漢光武帝特殊的當代意義 三、朝野不同調──高宗景仰的君主 第六章 北宋中至南渡初期政論與史論寫作手法演變現象 第三節 比興寄託──南渡初期政論與史論寫作特色之三 一、李綱 (一)、寄託「君臣遇合」期待 (二)、寄託「人主納言」期待 (三)、其他 二、其他作家 第五章 北宋中至南渡初期政論與史論 對特定君主評價的演變現象   在前章所論諸多南渡初期政論與史論中,多位君主出現次數相當的頻繁。讀者每每可見渠等為作者所引證,以論證其觀點。作者或肯定其事蹟,以之作為高宗仿效的對象;或否定其事蹟,以之作為高宗鑑戒之用。肯定者如漢高祖、漢光武、晉元帝、唐太宗、唐肅宗等,否定者則如項羽、袁紹等。 當然,這種肯定與否定的評價,亦非絕對全然二分的。易言之,我們依舊能在作者們多數傾向肯定的君主中,見到相反的意見。同樣地,反之亦然。做這樣的區分,是以大致傾向與討論方便為考量,而採的權宜之計。而不論何種歷史評價,必定隨著時代流轉而變動不定。作者對於原有的評價,或深化、加強,或弱化、消弭,又或改變、新解,或添加、創生。凡是變動不居的現象,都有可能在我們按照時序觀察歷史人物評價中產生。同樣的人物,眾人不同的評價或側重點,由是而成一幅流動的歷史圖景。本文雖以論南渡初期作品為主,但欲觀察歷史演變現象,必須將考察時間向前延伸。本章即欲呈現由北宋中晚期至南渡初期,政論與史論對特定君主歷史評價的演變現象。 當然,這種肯定與否定的評價,亦非絕對全然二分的。易言之,我們依舊能在作者們多數傾向肯定的君主中,見到相反的意見。同樣地,反之亦然。做這樣的區分,是以大致傾向與討論方便為考量,而採的權宜之計。 由於可討論的案例頗多,為了集中焦點起見,本文選擇在南渡初期政論與史論中,兩位最受關注的帝王為主討論,分別是創業君主漢高祖,以及中興君主漢光武帝。諸作家有相當多作品論及兩人,除了數量上豐富外,眾人亦不約而同地皆給予正面肯定的稱許,我們幾乎很難見到負面的批評。就這兩方面來說,漢高祖與光武帝與其他君主有著顯著的不同。然而,這種豐富而穩定的正面評價,卻不是理所當然與恆定不變的。與北宋中晚期相較,南渡初期的確有所不同。而這層演變,是值得理清現象與嘗試探討原因的。另外,本文亦兼討論唐太宗與晉元帝。這兩位帝王於南渡初期所受到的歷史評價,同樣有別於前期,同樣值得探討。 第一節 由褒貶互見到齊聲推崇──創業君漢高祖評價的演變 漢高祖劉邦與唐太宗李世民兩位君主,無疑受到歷代論者高度的重視,相關討論之豐富,自不待言。謂之「豐富」,不僅就數量上來說,對於兩人作者們各種不同的論述觀點、歷史評價,當更值得注意。本節以漢高祖為主要考察對象,觀察其所受到的歷史評價,在北宋中晚期至南渡初期間,究竟產生什麼樣的改變?最末,則兼論唐太宗,以之作為比較對照之用。 一、北宋中晚期受到褒貶互見的評價:三蘇、周紫芝等作家作品   北宋中晚期政論與史論中,在敘述、解釋漢高祖相關事蹟時,呈現褒貶互見的評價。 (一)、北宋中期 三蘇父子的政論與史論中,皆可見由各種觀點論述劉邦的作品。而最為三人所津津樂道的,仍然是劉邦於楚漢相爭中的軍事謀略、知人善任等事蹟。本文先以蘇洵為例。蘇洵〈權書.強弱〉云: 管仲曰:「攻堅則瑕者,堅;攻瑕則堅者,瑕。」嗚呼!不從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強敵也。漢高帝之憂在項籍耳,雖然,親以其兵而與之角者蓋無幾也。隨何取九江,韓信取魏、取代、取趙、取齊,然後高帝起而取項籍。夫不汲汲於其憂之所在,而彷徨乎其不足卹之地,彼蓋所以孤項氏也。秦之憂在六國,蜀最僻、最小,最先取;楚最強,最後取。非其憂在蜀也。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與魏氏角,其亡宜也。取天下、取一國、取一陣,皆如是也。 宋.蘇洵著,曾棗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上 宋.蘇洵著,曾棗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初版2刷),頁40。 該文旨在論兵有「上、中、下」三權,當善於「處之」,即是用兵者當善用彼己強弱之意。為論述作戰當「從其瑕而攻」的指導原則,蘇洵敘述時引證了劉邦、秦國、諸葛亮三者事蹟作為論據。劉邦不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