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案例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一: 《人民日报》: 我国翻译出版界辛勤努力 马恩全集50卷中文版全部出齐 收入2000多篇著作,4000多封书信,400多件文献资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中文版全都出齐 例二: 《警钟,在千里铁道线上长鸣》 (出汽笛声,由弱至强,约三四秒。) (压低混播。) 记者:“各位听众,我们是浙江电台记者海娟和俞良训,现在位于杭州闸口的杭州铁路分局机务段做现场采访。今天是3月24日——它对铁路职工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三年前的今天,因司机失职,在上海匡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旅客列车正面相撞事故,损失惨重。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杭州铁路分局三万名干部职工从2月24日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让历史铭记这一天’安全系列教育活动,今天是这一活动的最后一天。当时针指向14点19分,也就是三年前列车在匡巷撞车时间,杭州铁路分局近千公里的铁路干、支线上同时拉响了高亢而沉重的救援汽笛,时间长达一分钟。” (混播止。出汽笛声,约二三秒止。) 记者:“汽笛声,在空中久久回荡。记者看到,在场的不论是分局领导还是司机、检修工,都神情肃穆。在检修车间,记者找到了当年的事故责任者之一、被判刑三年、已于去年3月得到假释的原机车副司机刘国隆,请他谈点感受。” (出刘国隆讲话录音。) (记者先讲述。再到工人师傅的讲话音响和局长的讲话音响。) 记者:“是的,这是长鸣不息的警钟。现在,杭州铁路分局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比过去更加强了。我们想,这警钟,对各行各业来说,也应该是长鸣不息的。” (出汽笛声。渐隐。) 例三:《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 导语: 今天,以一街两制闻名全国的深圳沙头角镇中英街,第一次在街两旁国旗高悬,给这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增添了新的景观。 请看报道。 解说词: 今天,中英街港方一侧的店铺家家都不约而同地挂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深圳一侧的国旗交相辉映,给这条饱经沧桑的小街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采访武警中队指导员梁求新、游客。) 当问起街道另一侧的香港同胞今年为什么挂国旗时,他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心愿。 (采访香港同胞。) 中英街当中的这块界碑和这株大榕树是百年历史的见证,一位江西来的游客向他的孩子讲述着中英街及这些界碑的由来。 (同期声) 深视记者的报道。 ——1996年10月1日深圳电视台新闻 例四:1996年12月14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早餐前后”栏目 (出警笛声混) 听众朋友,就在半个小时前,天刚蒙蒙亮,一阵警笛声划破了哈尔滨城郊清晨的宁静。一辆大型吉普车冲出哈尔滨市内,直奔阎家岗机场。一次紧急跨国救援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 (警笛声隐) 被求援的是一个叫杨明月的加拿大华裔女婴。出生只有九个月的她,因患世界罕见的“先天性免疫系统欠缺综合症”,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期。挽救她的唯一希望是找到相吻合的骨髓做移植手术。不幸的是,就连她亲生父母的骨髓也救不了她。国际红十字会现存的300万非亲骨髓样品中,也没有一例适合小明月。专家指出,与小明月骨髓相吻合的人,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最好依照小明月的遗传素质主要来自母亲的特点,去小明月的母亲的出生地——中国哈尔滨寻找。 12月5号,小明月的父亲——旅居加拿大的多伦多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杨吉林紧急飞往故乡哈尔滨,向父老乡亲们求救。 (录音) 杨:怎么才能知道人的骨髓是哪一种型呢?就是通过血液来检查。这个检测要在细胞采集以后也就是我们采血以后36小时之内,一定要进行分析。如果不进行分析的话,得出精确检验结果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录音完) 12月13日,一个空中接力式的跨国救援方案形成了:在哈尔滨今天凌晨3点采血,8点40分由杨吉林带血样飞往北京,12点10分从北京取道香港,飞往美国洛杉矶国际血样分析中心。这是确保按时分析血样的最佳路线。 为了确保求援行动成功,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哈医大校部、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哈尔滨远东商厦设立了3个采血现场,出动80多名医护人员采集血样。 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设计了运送采血群众的专用路线,12辆公共汽车、24名司乘人员组成了“献爱心服务”特别行动车组。 哈尔滨市的新闻媒介提前向社会公布了今天凌晨的采血地点和运送线路。 今天凌晨1点30分,记者冒着零下21℃的严寒,分别登上开往采血现场的公共汽车,沿途采访。 (录音) (车门开启声,群众上车声) 记者:你好。 群众:你好。 记者:你是从哪儿来的? 群众:我家住在热电厂。 记者:你几点在这里等车的? 群众:我到的早一些,这些人我第一个到的,1点40就到了。我跑步出来的,跑了15分钟跑到这儿的。 记者:你对这件事还是蛮有热情的! 群众:这一点心意微不足道啦,咱们要是把这件事办好,也代表我们中国人的一片心了。 记者:你家是哪儿的? 群众:家是内蒙扎兰屯的,我是来哈尔滨打工的。我觉得这个小孩子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