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免疫学教案第05章补体
一、题目 补体系统 二、对象 2006级本科
三、课时目标
与
课时分配
1补体系统概述(20’)
2补体的激活途径(40’)
3补体活化的调控(30’)
4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30’)
共计120min
四、授课重点
经典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五、授课难点
补体活化的调控 六、授课形式 大班理论课
七、授课方法
与
课前准备
启发示教学与讲授相结合,课堂讨论与提问相结合。
收集相关文献、材料,制作PPT。
八、参考书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陈慰峰主编。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金伯泉龚非力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十、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新乡医学院 医学免疫学 教研室 2007年9 月
第五章 补体系统
一、重点与难点提示:
本章重点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补体的生物学活性;熟悉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
二、基本概念及要点:
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1、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具有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2、攻膜复合物(MAC):是指在补体活化过程的终末阶段由C5b、C6、C7、C8、C9形成的镶嵌于细胞膜并形成孔道样结构的C5b6789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胞溶解。
过敏毒素:补体裂解产生的小片段C3a、C4a和C5a作为配体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等症状。
掌握以下要点:
1.补体活化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
(1)识别阶段: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抗体构象发生改变,暴露出位于Fc段上的补体结合点,Clq便与之结合。继而激活Clr、C1s。
(2)活化阶段: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C2,形成具有酶活性的C3转化酶,后者进一步裂解C3,形成C5转化酶。
(3)膜攻击阶段:在C5转化酶的作用下,C5被裂解成C5a和C5b。继而作用于后续的其他补体成分,形成C5b6789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最终导致细胞膜受损,细胞裂解。
2.补体活化替代途径的激活过程:
在经典途径中产生的或自发产生C3b 可与 B因子结合,血清中D因子裂解B因子产生Ba和Bb。小片段Ba进入液相,而具有酯酶活性的大片段Bb与C3b结合 ,形成C3bBb,此即为替代途径中的C3转化酶。C3bBb易于衰变,但当与P因子结合后便稳定。C3bBb可裂解C3生成C3a和C3b,后者沉积在颗粒表面并与C3bBb结合形成C3bnBb,即C5转化酶,裂解C5,引起相同的末端效应。
3.三类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是通过免疫复合物中的补体裂解片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的补体受体的结合实现的。调理作用主要由C3b、iC3b和C3b裂解片段(C3d,C3dg)C4b也能调理病原体,但是由于数量远少于C3b,所起作用不大。
(3)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补体裂解产生的小片段C3a、C4a和C5a通过与受体相互作用产生局部炎症反应,诱导类似过敏性休克的反应,其中以C5a的作用最强。所以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anaphylotoxins)C3b通过与红细胞上的CR1和CR3结合,被红细胞带至肝脏而被清除。补体还能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使已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解离。
免疫调节作用
第一节 概述 0.4学时
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因其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
又因其是由近40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0.3学时
组成
1.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经典激活途径的组分、替代激活途径的组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的组分和膜攻击复合物的组分。
2.补体调节蛋白 包括可溶性的或以膜结合形式存在的因子。
3.补体的受体分子 分布于多种细胞膜上,能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
命名
1. 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包括膜攻击复合物组分) 以“C”表示,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为“C1,C2,┄C9”,其中C1由C1q、C1r和C1s 3个亚单位组成。
2. 替代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 以因子命名,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等。
3. 补体调节蛋白 根据其功能命名,如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德邦快递_销售体系优化项目_销售体系现状分析报告v1.0_20150413汇报版.pptx VIP
- 最新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完整版).pdf
- 雨棚清单报价表格.docx
- 光电图像处理-PPT课件(全).pptx
-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 YC_T 10.4-2018烟草机械 通用技术条件 第4部分:灰铸铁件.pdf
- 一种应用于港口无人集卡的路径调度仿真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3 工业》教学课件PPT初二优秀公开课.pptx
- 5.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pptx
- 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 - 司法院.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