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病的运动营养防治策略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大中动脉的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型病变 。 四个阶段: 动脉血管内膜功能紊乱期; 血管内膜脂质条纹期; 典型斑块期; 斑块破裂期。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阶段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结局 二、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血浆脂蛋白 1.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 小肠粘膜合成?主要运输外源性脂类(尤其是外源性甘油三酯,TG)?TG占CM重量80%以上 2.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 肝细胞合成?主要运输内源性脂类(尤其是内源性TG)?占CM重量50%以上,胆固醇含量↑ 3.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 是VLDL的降解产物?主要含有内源性胆固醇 4.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肝和肠粘膜细胞合成,CM的残体也可形成?转运外周组织中胆固醇到肝脏代谢和排出体外的唯一途径?Pro含量可达50% HDL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间呈负相关 (二)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血脂正常上限 但血浆中脂类几乎均与蛋白质结合?脂蛋白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 目前趋向于?高脂蛋白血症?反映脂类代谢失常情况 三、饮食因素与血胆固醇代谢 脂类: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膳食胆固醇 碳水化合物:脂肪合成增加,血脂 微量元素:锌 铬 维生素:维生素C 维生素E 饮酒 茶叶 其他:大蒜、洋葱 二、脂类-动脉硬化* (一)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膳食Fat总量尤其是SFA的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1.膳食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是导致血胆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 SFA可以通过抑制LDL受体活性、提高血浆LDL胆固醇水平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以富含MUFA的油脂(橄榄油、茶油)替代富含SFA的油脂,可降低血LDL胆固醇、TG。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n-6PUFA如亚油酸(linoleic acid, C18:2)能 ↓↓LDL-C,↓TC。 n-3PUFA如?-亚麻酸(?-linolenic acid, C18:3)、EPA和DHA能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合成,↓TC, ↓TG、LDL、VLDL, ↑HDL-C;同时后者还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 PUFA由于含有较多双键,易发生氧化,摄入过多可导致机体氧化应激水平↑ ,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反式脂肪酸 (trans fatty acids,TFAs):又名氢化脂肪酸,属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食品加工业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部分“氢化”处理所产生的油脂。 摄入过多可使LDL-C ↑ 、HDL-C ↓以及LP(a)↑升高,明显↑增加冠心病的风险。TFAs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甚至强于SFA。 2.膳食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人体内胆固醇30%~40%为外源性(食物),HMG-CoA还原酶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受膳食胆固醇的反馈抑制调节,但是此种反馈抑制是有限的。 3.磷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磷脂为一种强乳化剂,可使血液中胆固醇颗粒变小,易于通过血管壁为组织利用,从而降低血胆固醇,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二)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肥胖、血TG↑而导致血脂紊乱; 膳食纤维:利于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三)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显示高动物蛋白摄入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蛋氨酸摄入增加可引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甚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后者是血管损伤或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1)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2)促进血栓形成; 3)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 4)增加氧化应激,导致氧化型LDL产生。 (四)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1.维生素E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呈负相关。 可能机制: 抑制LDL的氧化 抑制与炎症反映相关的细胞因子的释放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 控制血管的张力 2.维生素C 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HDL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有助于防治动脉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