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制高点-池州招商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但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很突出。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皖发〔2015〕13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皖政〔2015〕48号)文件精神,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规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系列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105”行动计划总体部署,以建设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契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按照领军企业(人才)—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4-5个市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快于全省,到2020年,建成1-2个创新能力强,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二、基本原则
1.集聚发展,培育优势。因地制宜的探索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在全省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围绕池州经济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环境,夯实产业基础,将隐性和分散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具有放大效应的竞争优势。
2.市场主导,重点突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根据产业实际和市场需求,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突破策略,选准发展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在数控机床、新型电子元器件、精细化工材料等细分领域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点突破,形成比较优势。
3.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以用户需求带动产品创新,以系统集成完善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提升集群规模,以示范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围绕产业高端化发展、企业高新化转变、产品高附加值延伸的方向,立足各地实际,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优势产业新兴化,不断加快增量优化发展和存量调整转型步伐,形成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升级的良性互动格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省市县(园区)三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形成4-5个市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力争打造1-2个整体创新能力强,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四、重点任务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分散、建设载体不够优化等问题,围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重点推进以下7项工作:
(一)加快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园区)发挥地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明确重点领域,启动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培育工作。贵池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产业集中区要瞄准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加快谋划一批前瞻性产业,抢占发展先机。东至县立足现有基础,做强做大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青阳县在机电装备领域,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在传统产业提升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石台县、九华山风景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
对于各地发展较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各地通过平台共享、产业协作等方式,形成跨园区发展合力。集中全市力量将1-2个有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二)加快龙头企业培养。围绕产业链建设需要,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薄弱环节,梳理编制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名录,每年引进50户以上产业关键环节企业,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深化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用足用好各类人才激励政策,创新招商引智方式,大力承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项目和吸引高水平的创业创新团队。坚持招大引强和内生培育相结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鼓励现有重点骨干企业以国内国际先进为标杆,通过管理方式创新、两化融合、业务流程再造、创新能力提升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推进重大项目。按照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改委重大工程包对应领域,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在市场前景广、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投资主体、资金来源等条件,尽快达到可报、可批、可实施的程度。对于产业链环节重大项目,严格落实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