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影响设计性实验.doc

不同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影响设计性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影响设计性实验

不同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影响的设计方案 摘要 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分别以浓硫酸、六水合三氯化铁、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一水合硫酸氢钠、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通过实验探讨了上述几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以及对产物处理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能够使反应条件大大地改善,提高了产品的产率,并为今后乙酸正丁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乙酸正丁酯 合成 催化剂 前言:乙酸正丁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果香。醇醚混溶25℃时溶于约120份水。相对密度(d2020)0.8826。凝固点-77。沸点125~126。折光率(n20D)1.391。闪点(闭杯) 22。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4%~8.0%(体积)。 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为了促使反应向右进行,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浓度或连续地移去产物(酯和水)的方式来达到的。在实验过程中二者兼用。至于是用过量的醇还是用过量的酸,取决于原料来源的难易和操作上是否方便等诸因素。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文献数据 名称 分子量 性状 折光率 熔点℃ 沸点℃ 溶解度:g/100ml 水 醇 醚 正丁醇 74.12 无色、易燃液体 -88.9 117.25 微溶 溶 溶 乙酸 60.05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 16.7 118.3 溶 溶 溶 乙酸正丁酯 116.16 无色液体1.3941 -77.9 126.1 溶 溶 溶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1.1 试剂:乙酸 正丁醇 浓硫酸 六水合三氯化铁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 一水合硫酸氢钠 对甲苯磺酸 1.1.2 仪器:斜三颈烧瓶 圆底烧瓶 直形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 分水器 蒸馏头 接引管 锥形瓶 分液漏斗 水银球温度计 阿贝折光仪 量筒 1.1.3 实验装置 制备装置 蒸馏装置 1.2 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1.5ml(9.3g,0.125mol)正丁醇和冰醋酸7.9ml (8.3g, 0.1375mol),摇动下慢慢加入计算量的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2粒沸石,装上温度计分水器和冷凝管,在分水器中加入水至下支管口处,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控制反应温度和回流速度,回流过程中产生的水逐渐放出,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的高度,并记录分出的水量。直至分水器中的水不再增加时,即可认为反应基本完成。 停止加热,待反应冷却至室温,将分水器中液体和反应液全部转入分液漏斗,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烧瓶,并将涮洗液合并于分液漏斗中,摇振后静置,分去下层水溶液。然后将酯层依次小心用10 ml水、10 ml 10%碳酸钠溶液、10 ml水洗涤,洗涤过程注意振摇漏斗并放气,静置后分去水溶液。 称量1-2g无水硫酸镁放入锥形瓶中,把酯层转入锥瓶中干燥至澄清。将干燥的酯转入50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切勿使无水硫酸镁落入烧瓶),加2粒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在石棉网加热蒸馏,收集122—126℃馏分于一预先称量的干燥锥瓶中,称量产物并计算产率。测产物的折光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五种催化剂催化效果比较 表1 五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 反应前的形态 用量g 反应时间 产率 反应后的形态 浓硫酸 3-4滴 六水合三氯化铁 1.86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 0.94 一水合硫酸氢钠 0.8 对甲苯磺酸 0.66 由表1可知,五种催化剂 2.2 产品折光率比较 表2 产品折光率比较 催化剂 产品颜色 折光率 文献值 浓硫酸 六水合三氯化铁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 1.3941 一水合硫酸氢钠 对甲苯磺酸 由表2可知,五种催化剂 2.3 五种催化剂催化效果分析 3 结论 参 考 文 献 [1]杜志伦,刘传芳.无机盐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79-81 [2]孔祥文,于龙,张静,舒燕.乙酸正丁酯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