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关系-环境社会系统中四种关系论.docVIP

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关系-环境社会系统中四种关系论.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关系-环境社会系统中四种关系论

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关系:环境社会系统中四种关系论摘要 文章主要以中国古代文明为例,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文明演化中存在分裂的现象,并初步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被分解成两种关系,即人与天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从系统的整体角度考虑,将涉及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为人与天的关系;从自然中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此种分解亦可以作为理解“李约瑟问题”的一种视角。本文将这两种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共四种关系,统一在三种生产理论的框架内。这样的划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环境管理学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李约瑟问题;生态文明;三种生产理论 中图分类号 F0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6-0007-05 在西方还未打开中国的大门前,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国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说明,如果不考虑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问题,此种农业文明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经过鸦片战争以后的痛苦、反思与努力,中国开始走向工业化的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飞速增长。按可比价格,从1978-2005年,GDP增加了近11倍。但是,我们同时又遇到资源环境条件的强烈约束,为此,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的道路,也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 可以说,当代中国正带着农业文明时代的厚重历史,实践着工业文明的理念,探索着生态文明的道路。此间,三种文明形态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相互渗透,常常令人困惑,难以适从。 本文试图以中国古代文明为例,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分解,以及环境社会系统中四种关系的分析,提出一个综合理解文明变迁的视角的框架。诚然,详细地展开论述和进一步求证是一件工作量巨大的事,非短期内可以完成,有赖于将来的工作和更多研究者的参与。 1“人与自然”关系的分解 叶文虎和宋豫秦[1](叶文虎,2002)指出,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存在传统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关系这条主线外,还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主线。该文初步论证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中国文明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公平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其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指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以及宗教等完全由人类自己构造的社会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指人类的生存活动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过程。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文明中,或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分裂现象。“我把天解释为大自然,有人就说:中国古代并无相应于西方历史上的“自然”的概念……”[2]其实,这并不矛盾。 在明确“自然”的概念之后,可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解成两种关系,即“人与天”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 所谓 “明确”,是指上文[1]中“人与自然”中的“自然”,在本文中,必须包含宇宙在内。 所谓“分裂”或“分解”,静态地看,是把人与自然环境(包括宇宙)作为一个系统,侧重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偏重于本体论时,“人与自然”一词应理解为“人与天”的关系。这里的人可能是个体的人也可能是作为群体的人,亦即社会组织或社会。在这里,“人与天”的关系包含了部分[1]“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侧重于自然中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则主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 动态地看,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出现了这种分裂的萌芽,直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时期,分裂显化。在此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比较而言,人与物的关系比人与天的关系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几乎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同义语。 在文明史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各有侧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何区别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区别是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文化注重分析。一分为二:而东方文化注重综合。合二为一。”[3]按我们的理解,东方文化侧重于天人关系的体味与阐发;西方文化侧重于人与物关系的揭示和实践。 2 三种生产理论框架下的四种关系 三种生产理论[4]指出:“人和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在基本层次上,可以概括为三种生产――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的联系。 物资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的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废弃物返回环境。 人的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 环境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