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具、大学问―――谈谈自制教具的意义.doc

小教具、大学问―――谈谈自制教具的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教具、大学问―――谈谈自制教具的意义

小教具、大学问―――谈谈自制教具的意义 王水苗 ( 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215621 摘要: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对自制教具存在偏见,主要有:1,认为自制教具档次低作用小而不屑去做;2,认为自制教具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而不敢去做。针对此观点,本文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小教具的制作来生动阐述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字:自制教具、传感器、远距离输电、污水处理、动手能力、创造力 自制教具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自制教具不追求结构的复杂,简单创意是它的根本;自制教具不是教师的孤芳自赏,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参与才是根本;自制教具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它是师生互动的科技活动。因此,本文不刻意从理论上展开论述,而是尝试通过具体的制作实例来说明。很多实例都来源于笔者多年教学中的体会,在此和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现成的讲义和试卷几乎都和自己所带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层次有很大的偏差,只有自己经过多方提炼的教学资料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仪器也一样,实验室里配备的器材只能解决一些基本难点,它不可能覆盖全部教学内容,很多教学中出现的情景与演示只能依赖教师的智慧去解决。因此自制教具在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具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可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中的学生和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的,是活的,其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和难点是不可预测甚至是无穷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通过必要手段进行化解。 实例1:什么是传感器? 在近几年的中学物理教材中显著增加了知识与科技、社会的联系结合,传感器就是其中之一。在缺乏实验室相关器材的前提下,单纯通过教师讲解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有效地理解传感器的原理与作用,而且缺乏情景与体验的灌输也与新课程理念相悖。那能不能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几个传感器?如果学生自己把传感器做了出来还能应用,还愁学生不能理解? 千万不要认为传感器科技含量很高,实际上每个理科教师都能在1天时间内做出实用的传感器,学生也能!下面就来看一种蜡烛温度传感器的制作。 如图,原先金属触点A和B因为固化蜡烛的隔离不能碰在一起,电路不能导通所以喇叭不能发声。当环境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例如发生火灾、沸水等)蜡烛融化,A由于重力下落和B接触,于是电路接通发出报警声。这就是一个极其简单却又实用的温度传感器!传感器不一定要通过复杂的电路实现,只要能对外界物理量有所反应就行。我们还能通过物体的热涨冷缩特性、气压随温度变化、电阻随温度变化等很多和温度有关的效应去制作温度传感器。 如果这个装置由学生亲手制作完成,学生发现原来这么简单的装置就是一个温度传感器,他们对传感器的畏惧心理将一扫而光。这样就能有效化解传感器教学难点。 可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所学习知识莫不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如果脱离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只能带来学生学习的枯燥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远距离输电这一节内容中讲述了高压输电的原理,难度不大,但我们也不能单纯从理论上进行教学,如果能辅助简单形象的教具岂不更好?但笔者发现虽然在一些物理期刊和教具交流会上出现了一些能演示高压输电原理的教具,但外形很不形象,不能创设生活情景,在学生眼里根本就是实验室里的演示器材!为此笔者指导学生制作了一款充满生活情景的远距离输电演示仪,如下图所示: 实例2,远距离高压输电演示教具。 学生一看,真的和生活中很像,一看就懂,再通过动手实验,很轻松就掌握了高压输电原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知识的用处和保持学习的兴趣。 可有效锻炼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实验室配备的器材大都为验证性实验器材,不能有效培养学生探究、发散、创新思维,因此新教材中显著淡化了全体学生必做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很多探究小实验和研究课题。 实例3:传动装置中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同一个转动物体上各点角速度相同,不打滑的接触面线速度大小相等,这样的结论有很多教师是直接通过简单的举例就直接告诉学生的。实际上这个知识点难度不高,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己发现的规律才是最深刻的。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提供了宣传用泡沫板(用美工刀可轻易切割)让学生自主探究规律。其中一组学生的自制教具如下。 这是学生在一天时间内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大小圆盘半径为2:1,演示时转动,各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清清楚楚。不要以为好像太简单了,学生制作时的那份投入,成功发现规律后的那份得意绝对让我们也有深深的成就感。 自制教具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目前,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单薄,要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就一定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模式下的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