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傅伟勋对儒家amp;quot;泛道德主义amp;quot;的讨论为中心.pdf
2010年第9期 兰州学刊 No.092010
Lan XUekan
总第204期 zhou General.No.204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以傅伟勋对儒家“泛道德主义的讨论为中心
林合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儒家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以此来统摄人类一切其他的实践活动。其极端的表现形式即是所
谓的“泛道德主义”,即以道德价值化约其他文化活动,使之沦为表达道德的工具。这一倾向使得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严
峻的挑战。着眼于儒家文化的现代发展,傅伟勋对儒家泛道德主义的内涵、表现、产生的深层原因等作了系统、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了对治的方案。其所作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传统儒学的自我调适与现代发展;就方法学的
层面而言,他倡导以“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是比较理性的态度。但其所提出的对治儒家泛道德
主义的构想又有价值相对主义的倾向,值得反省。
[关键词】 传统文化;儒家;泛道德主义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林合华,男,江苏灌云人,哲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哲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形上直觉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
0SJB720013);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直觉方法论的现代转型”。(项目编号:09XSK08)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深入进行,关 本性,降于次要又次要的地位;最终极的目的是要把各种文
于中国文化,尤其是作为其主流的儒家文化的特性问题得到 化的表现,统变为服役于道德,和表达道德的工
了愈来愈多的重视和讨论。儒家文化的特性何在?其在现 具”【2J㈣5-86)。与“强义的泛道德主义”的化约主义倾向不
代化的语境中有何优劣得失,其应如何自处?面对这些问 同,弱义的泛道德主义则承认道德以外的文化活动(如科学、
题,关心中国文化未来的学人们作了诸多创造性的探讨,傅 民主等)有它们的独特领域和发展的独特理则,当然前提是
伟勋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传统中国文化,傅伟勋始终秉持 肯定道德理想或道德主体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根源,道德以外
“批判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之原则、态度。就儒家文化来 的文化活动必须以道德主体为其超越的依据而后可能。依
说,傅伟勋认为其应被批判的主要是其“泛道德主义”的偏 韦政通的观点,此种泛道德主义实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
差,唯有在此批判的基础之上才可能有创造性的发展。在其 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而“强义的泛道德主义”则以传统儒家
所作的一系列论文中,傅伟勋对儒家“泛道德主义”的表现、 为代表。㈨9㈣
深层原因、解决的可能线索等方面作了诸多很有意义、很有 傅伟勋基本上将泛道德主义理解为一种“道德化约主
深度的探讨。本文主要试图顺着傅伟勋的思路,对其上述思 义”。傅氏在以“生命十大层面模型”考察儒家思想与文化
想作一系统的梳理,并进而检视其思想的得失与意义。 的特质时曾指出,人伦道德是整个儒家思想与文化的主导原
一、“泛道德主义”的内涵及其诸表现 理,依此原理而有其他泛道德化了的九大层面,即身体活动
关于“泛道德主义”的定义,学界向来是众说纷纭,没有 层面、心理活动层面、政治社会层面、历史文化层面、知性探
一个定准。但总的来看,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李明辉先生所划 求层面、美感经验层面、实存主体层面、终极关怀层面以及终
分的两大类。具体言之,即是指中性的、无价值意味的、“描 极真实层面。质言之,即是“儒家有见于道德生命的价值取
述义的泛道德主义”和贬义的、有价值意味的“泛道德主 向意义,却无见于生命上下各层泛道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