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amp;quot;格致amp;quot;到amp;quot;科学amp;quot;晚清学术体系的过渡与别择(1895-1905年).pdf
荸东‘辟赢 2009年第12期
从“格致” 到“科学”:晚清学术
体系的过渡与别择 (1895—1905年)
张帆
『摘 要1 19世纪中后期,“格致”一词成为中西学术连接的桥梁。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国人逐渐放
弃对于“格致学”单纯的技艺追求。严复在“西学格致”的意义上阐发英国实证主义的科学体系,部分趋东
学人借用“科学”一词输入日本学术。二者在自然科学的意义上重合,以致严复借用“科学”替代“西学格
致”。但是,“格致”与“科学”并非一一对应的概念,中国学术从“格致”到“科学”语言表述的转换不过
是学术转型的外在体现.转变的动因则在于具体语境下的现实需要,以及学术路径的不同选择,,
f关键词1“西学格致” “科学” 过渡 别择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9)12-0102—13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华传教士借用“格致”一词传达了全新的来自西方的知识,它至少包括
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科学与技术、物理学i个层面的含义。其中指涉科学与技术的中层含义倍受囝
人青睐.且在洋务时期转化为中国求富求强的理论依据,有志之士无不趋而学之。111
但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中单纯的技艺追求受到质疑,囝入开始寻求“格致”以外的
“格致”与“科学”出现的频率相差不多,称其为并用时;1905年前后,“科学”逐渐取代“格致”,为
一个转折点:1906年以后,“格致”不再和“科学”并存。而迅速消亡。f2f
“格致学”的消亡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格致”是否被“科学”取代,以及“科学”是否
代替“格致”而存在,这似乎是被混淆了的两个命题。事实上,在以往的研究中,“格致”与“科学”
多被看作对应概念,认为近代中国曾经出现过一个从“格致”到“科学”的单一向度的替代。u、如果仅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论.此言或许不差:但若将概念置身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背景之下。这样的理解
就显得过于狭隘。
晚清学术从“格致”到“科学”的发展并非简单的词汇间的替代,原本各自独立的“格致”与“科
学”,在1895—1905年间发生交汇、碰撞,乃至此消彼长,大多不是语言本身的过渡,而是两个学术体
系之间的递嬗。通过清理这一脉络的历史本相,或可在更广阔的视野中体现世纪之交,危亡之下,国人
作者简介 张帆.杭州师范大学社科部讲师(浙江杭州,310036)。,
①如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第3期;王果明《从“格致学”到“科学”——
近代中国对于“科学”认识的深化》.《中州学刊》1991年第2期;朱发建《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从“格致”到
“科学”的词义考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等,诸多文章多是在自然科学的意义上讨论
从“格致”到“科学”的过渡。
一102—
的思想变化以及学术诉求。
一、从“格致学”到“西学格致”
甲午战争之前。国人在求富求强的思想指导下,“格致学”主要落实在民族工业与军事制造业的发
展上。1895年后。不少学人在甲午战争的失败中猛醒,认识到日本战胜中国的法宝是“学”而非
“术”,洋务派单纯的技术追求实非救国之正轨。由此出现“学”、“艺”分立,中国的“学战”也由此拉
开序幕。不过,在求“学”的道路上,中国人并不是在同一条路径上前行。
1895年,严复在连续发表的《论世亟之变》、《原强》、《救亡决论》i篇文章中,首先为国人呈现
出一个以“西学格致”为核心的学术体系。
在《原强》一文中,严复表达了对斯宾塞群学的推崇,认为此学能够“宗其理而大阐人伦之事”,
不但与《大学》契合,并且发《大学》引而未发之意。他所谓的未发之意,即指治群学必以“格致”为
先,若“格致之学不先,褊僻之情未去,束教拘虚,生心害政,固无往而不误人家国者也。是故欲治群
学,且必先有事于诸学焉。”格致诸学以“名数力质”为基,其次就是“天地人”三学,其中“人学”
又析解为二:“生学”与“心学”。 “生学者,论人类长养孳乳之大法也。心学者,言斯民知行感应之秘
机也。盖一人之身,其形神相资以为用;故一国之立,亦力德相备而后存;而一切政治之施,与其强弱
盛衰之迹。特皆如释民所谓循业发现者耳,夫固有为之根而受其蕴者也。”诸学之上为群学,“群学治,
而后能修齐治平,用以持世保民以日进于到治馨香之极盛”。[31㈣7,由此,严复不但展现了在学术上从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