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格的道德生命因子和道德生命态度.pdf
2010年第1期 广西社会科学 NO.1.20lO
SHEHUI
(总第175期) GUANGXIKEXUE
人格的道德生命因子和道德生命态度
廖清胜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 人的道德生命活动存在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部类关系中,个体在这
四大类关系中所具有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特质,可简称为人格的类关系特质,它们构成人格的四大道德生命
因子。个体在各个类关系中所具有的心理价值行为、向善行为的外显,即人格的道德生命态度。概括地说,人
格的道德生命态度应该是:善待自己,使自己成为人;关爱他人,把他人当作人;扎根大地,与自然同呼吸;心系
社会,与祖国共命运。
[关键词]人格道德类关系 特质 因子 态度
[中图分类号】 B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谈到:生命的人格“单元”,也可以说是人格的道德生命因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 子。人的类关系存在源于人是对象性存在物,自我、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里所谓“总体的人”, 他人、社会、自然都是个体生命的镜像,人格就是这
是指在个体的生命活动中与对象发生全面关系的 些生命镜像的统合。因此,人格特质不应该孤立地
人,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对象性存在物。“对象性的 从个体生命本身去找,而应该从个体生命的类存在
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如果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 关系中去找。概括起来说,人格有以下四大类关系
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进行对象性的活动。”IzJ‘‘随 特质:
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 .(一)人与自我的类关系特质,即个人在与自我
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 的存在关系中所具有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特质。
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一个人与
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 自我的存在关系中最为古老的问题。提出和追问这
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L列本文拟以马 一问题,意味着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苏醒和人格意识
克思这一思想为指导,对类道德人格相关问题进行 的唤起。没有人格意识,人就难以实现由自然生物
分析。 存在向人格式的精神道德存在的超越。自我意识是
一、人格的道德生命因子 由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意向三者组成的一个
人格是一种类关系性的价值存在、道德存在,是 多重的心理结构。依靠自我认知,个体能认识到自
人在其道德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独特 身具有一种复杂且矛盾的“我性”结构,如肉体我与
自我。人的道德生命活动存在于人与他人、人与社 精神我、自然我与道德我、存在我与本质我、现实我
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全部类关系中,人格则是 与理想我,等等;依靠自我情感,个体能体验到人由
由人性中各种类关系特质统合而成的。这里所说的 自然生物存在向精神道德存在提升所带来的生命愉
“类关系特质”,指的是人在各种类存在关系中所具 悦和生命美感;依靠自我意向,个体能产生善待自
有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特质,它们既可以说是道德 己、使自己成为人的生命意志和思想、行为特质,积
[收稿日期]2009一11—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XZXOl2)
[作者简介]廖清胜(1958~),男,四川巴中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