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学会与科学地理的构建(1909-1911).pdf
2016年第4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42016
OFSUNYAT—SENUNIVERSITY V01.56
第56卷 JOURNAL
SCIENCE GeneralNo.262
(总262期) (SOCIAL EDITION)
中国地学会与科学地理的构建(1909—1911)
谢皆刚
摘要:光宣之际新学萌发,旧学陵替,构建新知识成为学界当务之急。中国地学会舍旧谋新,倡言构建
能与世界争先并进的科学地理。为此,其定调查为会员的义务,以植学术根基。基于新学眼光,中国是科学方
兴的后进,引入东西学理是迎头赶上的前提,地理又是地域性较强的学科,借助外来基本原理与方法解释中国
材料是发展学术的必然之路。囿于时代与出身,学会同人在讲求科学新知的同时,仍然深受固有学术的影响,
试图以西学地理系统条理中学,贯通中西建立中国地理学统系。学术内外种种因素的叠加,致使科学地理的
构建举步维艰,终因时局的变动而中止。
关键词:中国地学会;科学地理;构建
DOI:10.1347l/j.cnki.jsysusse.2016.04.008
清季学界华洋新旧杂糅,各家观念歧异,竞相争锋。光宣之际新学渐有一统之势,然而中国科学方
兴,学理尚极浅显,趋新者以鼓吹新知、构建科学为己任。乘势而起的中国地学会,以构建能与世界争先
并进的科学地理为号召,几乎将新学地理名家尽数囊括,成为新学地理的旗帜、专门社团的代表。其构
建科学地理的努力,是清季少见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建设新知识的行动,对中国地理、学术的发展与流变
有重大影响。
既往学界对中国地学会构建科学地理已有所关注,但受派系眼光及研究观念的限制,认识相去甚
远Ⅲ。且大都关注中国地学会引入科学新知的一面,对其深受传统观念与行事影响,追求专门、古雅的
另一面取向,以及为挽国难致富强,以学术研究参与时事时政,少有注意,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地学
会在华洋新旧学理、学术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纠结与挣扎。本文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将其置入近代中
国华洋新旧杂糅的历史现场,全面考察中国地学会构建科学地理的事实,尽力理解前人意图,体会前人
创、l匕的艰辛。
一、调查为基
清季学界华洋新旧争锋,如何取舍至为关键。趋新者认为中学不足以应变局,倡言“因为是旧学问
不好,要想造成那一种新学问;因为是旧智识不好,要想造成那一种新智识”②。日俄战后,时人深感日
%收稿日期:2015—11—12
作者简介:谢皆刚,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州350007)。
①典型的如身为竞争者的张其昀认为中国地学会对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历史地理学(《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
认为中国地学会的创建是中国现代地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并推动其发展(见张天麟:《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
献——纪念“中国地学会”成立七十周年》,《历史地理》创刊号,1981年;林超:《中国现代地理学萌芽时期的张相文和中
国地学会》,《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年第2期)。
②《论本报第三年开办的意思》,《杭州白话报》第3年第l期,1903年7月。
7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本对中国持侵略主义,忧虑新学步趋日本,称“故人而无精神上之独立,则人将非人;国而无学问上之独
立,则国将不国”,若早得教育、学问的独立,“日本人虽有野心,奈何我国人”①。光宣之际,以“留学东西
毕业专门者,及毕业本国高等以上学堂者”②为主体的专门学者群体形成,科学学会蜂起,构建新知识的
条件初步具备。
新学地理学者组建的中国地学会,认为人类聚族求存,而天演剧烈,“势不能各守封疆无相侵夺”,
故疆域随民族的盛衰而盈缩,“然溯厥由来,亦惟地理上之知识优劣不齐”。近世以来中国外交失败,边
事日亟,“虽欲划疆自守,聊固吾圉,而犹不可得”。今日地理虽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