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德话语的特征、成因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启示.pdfVIP

中国古代道德话语的特征、成因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启示.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道德话语的特征、成因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启示.pdf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德育论衡 总第532 期 中国古代道德话语的特征、成因 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启示 □ 王小龙 摘 要:中国古代道德话语具有形象性、意会性、情理结合性、以史笔为宗以及富有内在节奏感等特征。 究其原因,这和中国独特的伦理型文化类型、整体性和意会性思维模式以及表意性和意会性极强的语言 符号密切相关。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以下启示:一是改变意识形态显性语言,增强语言的隐 性意义建构;二是防止教条化,充分发挥语言的启发作用;三是避免工具化倾向,强化语言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中国古代道德话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作者简介:王小龙,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扬州 225009 )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 (2016 )07-0058-04 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的载体,是传达信息、表达 在这里,孔子将人事变迁无常比作不停流逝的水,这 情感、进行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古代道德话 样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使人结合自身体验,加深对 语在几千年的继承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 珍惜时光这一抽象道理的理解。二是通感说理。通 风格、中国气派。语言的运用是否具有感染性和艺 感说理可以使不同审美感官相互沟通,借联想引起 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前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感觉转移。这样的说理一方面可以突破语言的局 这就需要我们发掘和借鉴中国古代道德话语的精华 限,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道德教育语言的艺术效果。 部分以服务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杜甫在抒发感时伤事、忧国忧民之情时,总是运用通 一、中国古代道德话语的特征 感说理,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如《自京赴奉先县 梁漱溟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以伦理为本位的社 咏怀五百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该句以高 [ 1] (P94 ) 会。”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 大的山、广漠的水形象地说明愁的深度,把爱国之愁 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这与其独特的话语特征密切相关。 形象化、物质化,变意觉为视觉,让受教育者在形象化 1. 形象性。我国古代道德话语的形象性特征是 的语言中加深印象。 指以形象的语言惟妙惟肖地传达出道德教育的内 2. 意会性。中国古代道德教育话语总是呈现朦 容,在读者脑海中创造出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激发其 胧美的特征,即意会性,即使是抨击时政,也不会直 情感和审美创造力。“思维是借助一种更合适的媒介 截了当,而是追求化有形为无形的模糊效果。“意会” [2] (P308 ) ——视觉意象——进行的。” 因此,道德教育需 即领悟之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内容 要形象的话语进行传授,这也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 往往集无限性、模糊性、复杂性、多义性于一体,教育 效用显著的一个原因所在。形象性是我国古代道德 者难以用口头语言以及书面语言将德育的内容全数 教育话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往往借助各种形象性 表述出来。同时,受教育者也不局限于教育者传授 的修辞来表情达意,从而使枯燥深奥的道理化为具 的德育知识,更不受限于对有限言说以及书本传递 体形象的描述。一是比喻说理。即根据说理对象与 给他的内容的理解。因而,道德教育话语意会性特 某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说理对象比作此事物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