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客观统一性与“主体.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主客观统一性与“主体.doc

  《基于主客观统一性与“主体 --《基于主客观统一性与“主体-环境”整体联系性的快乐指数调查表应用》——对1189份有效问卷的分析验证 摘 要:文章在汲取国内外快乐指数、快乐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主客观统一性与“主体-环境”整体联系性的快乐指数调查表,并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附加量表进行辅助解释。从对1189份有效问卷的分析中得到验证,本快乐指数调查表具有优良的效度,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国民快乐(幸福)指数核算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快乐指数 调查表 结构效度 测量学特性验证分析 快乐体验的可测度性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国际上的南亚小国———不丹也已开始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核算。但快乐的具体衡量与计量分析仍然是目前快乐与幸福指数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快乐(幸福)指数研究主要是基于心理学、社会学的主观量表法,而缺乏对快乐影响的系统性因子的考虑,从而难以反映国民快乐指数的结构与全貌[1]。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主客观相结合的快乐指数调查量表,并就该调查量表设计的理论机理、结构与效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建立了居民快乐指数回归模型。本文提供的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为在我国开展国民快乐(幸福)指数核算提供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心理学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一、快乐指数调查量表设计的理论机理 (一)主客观统一性机理快乐指数又称主观快乐感,是以百分数(十分数、一分数)表示的人们的主观快乐满足程度。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快乐指数、主观幸福感、满意度等指标多出自心理学、社会学,并以单纯测度人的主观幸福感、满意度或快乐感为主,其形式是以一套设置为关于快乐与幸福的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单一指标调查表或结构性量表来进行测度。这种调查表设计遵循了快乐(hedonic)或主观幸福感(well-being)的主观性理论原则[2]。但由于快乐是一种与存在状态相联系的愉悦或正向的精神体验,因而hedonic在事实上比well-being更加能够体现主体的心理状态,或者说well-being实际上是通过主体的hedonic才能够获得最终的确认。因此,经济学中主要用快乐指数,心理学、社会学中则用幸福指数,这两者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同等使用的。[3]关于国民快乐指数测量的现实问题是,如果快乐与幸福仅仅具有主观属性,而没有任何的客观实在性基础,则快乐、幸福、效用、满足等概念均无实际的比较意义。因为纯粹主观的判断会导致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相反结论,以快乐为终极目的和检验尺度的理论便无法成立,国际上所有关于快乐指数、主观幸福感、满意度的调查也无意义,并最终导致快乐与幸福的“不可知论”。事实上,快乐虽然是人类的一种内在情绪体验,但这种主体体验与感受决不仅仅是主观的,快乐同样具有确定的客观实在性基础,是一种具有相当客观基础的主体体验,是主客观统一性的产物。人类的主观性快乐存在着生理机能的客观实在性基础、人的类近似性基础以及满足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基础。“主体客观性”、“类的近似性”和“对象客观性”这三者大致可以说明人类具有相近的关于快乐的评价与体验标准,即存在快乐满足的人类共同性基础特征。客观性同样是快乐不可或缺的前提,这是我们进行国民快乐指数测量研究与分析的基础。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认识,本研究设计了融主客观因子于一体的国民快乐指数调查量表。[4] (二)“主体—环境”统一的快乐因子圈整体联系机理 (三)“主体—环境”统一的快乐因子圈整体联系机理快乐是主体对对象的主观感受(这种对象可以是当期消费的对象,也可以是基于记忆或憧憬的虚拟对象)。人类这个主体的快乐感除了受自身身心健康和个性特征影响外,还将受到由自我的个体状况———亲情状况———收入状况———职业状况———社会状况———生态状况的6个快乐因子圈的逐级放大的影响。[5]这种由我界及于彼界的快乐影响环境逐级放大而形成的快乐因子圈,其理论蕴义是整个存在世界均将对个体苦乐体验构成影响,并最终都将集中体现于主体自身的苦乐感受。快乐因子圈逐级放大机理蕴含了两个重要意义:其一,满足人类自身的快乐需要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个体对于快乐感受的重要性可能会依序延展,这是造成人类在追求快乐这个终极目的的行为过程中对远端影响因子失顾而出现“短视”行为倾向的重要原因;其二,任何单方面快乐的长期片面追求均可能导致对其他快乐因子的损害,并最终导致人类的快乐指数下降。由“自我状况”到“生态状况”的快乐因子圈如图1所示。 二、快乐指数调查量表的设计原则、量表结构及主要因子选取 (一)设计原则为了体现与测度个体的快乐满足度,基于对快乐的主客观统一性的认识,我们需要归纳出影响人们快乐的主要的主客观因子。快乐指数调查表也称快乐影响因子调查表,它所包括的指标体系必须符合科学、系统、操作简便以及能够充分收敛于个体效用函数的要求,并能全方位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