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oc
“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丰硕的经济发展成果,但由于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性、全局性转变,因此走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支撑经济增长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碳经济”和“发展排放”特征明显,并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负载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较为贫乏,快速的经济发展与贫乏资源之间的矛盾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是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前者强调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须建立于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基础上;后者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相辅相成,“两型社会”的核心是人类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与资源、环境实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密不可分。经济增长为人口数量、质量的优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更是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又为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必须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并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而言仍未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限度,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排放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阶段,经济规模的扩大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部分资源出现供需失衡,部分地区生态出现超载。从国际上看,工业革命以来,各国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纷纷采用不可持续的、粗放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则更为严峻:一方面贸易一体化使得发达国家产品进入发展中国家,部分产业难以得到升级,从而停留在高能耗的粗放型生产经营层面,加重生态环境负担;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不惜承接发达国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生产部门,以牺牲本国资源为代价,选择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已成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挑战。为此,在全球共同应对资源髙度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问题这一背景下,无论从我国国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还是从顺应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潮流等角度来看,高度重视且广泛践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都显得尤为重要。
......................
第二节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共六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导论即第一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述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主要就“两型社会”基本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和“两型社会”建设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即第五章,主要是在分析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相对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对武汉“两型社会”的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武汉和长沙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与问题;另外,在前面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对策措施;第四部分即第六章,主要对美国、德国和日本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行分析,并总结得出可资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借鉴的相关启示。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两型社会”建设并非一个静态概念,对其认识必须不断深化,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发展模式多样。梳理和总结目前各国各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两型社会”的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两型社会”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文献数量不多、深入程度不足,因此搜集、研读大量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尤为必要。
案例分析法。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其建设“两型社会”的实施条件和环境具有示范性,建设路径则具有先行性,不仅可以为城市圈其他八个城市提供借鉴,更应推广到全国其他区域,以提高各地两型社会”建设的效率。因此本文选用武汉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的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比较研究法。在分析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时,利用综合指标体系,详细考察获批综改区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武汉和长沙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阻碍,通过比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