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科学网—博客.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振宁-科学网—博客

香港凤凰网记者专访杨振宁 杨振宁 恬淡与轰烈的科学人生   9月22日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1岁生日。9月23日,2013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昨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作为“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的杨振宁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致辞。9月24日,杨振宁教授做客人民网香港直播间与网友分享他的人生感悟。91岁的杨振宁思维敏捷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依然在研究,依然在畅想。[本网专访杨振宁回放] 导读 12岁的“少年狂”:我将来要拿诺贝尔奖 避谈与李政道决裂原因,遗憾不能再合作 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17岁为前途放弃初恋 谈人生中的遗憾:基本物理学领域未尽全功 书香门第少年的青春岁月 1963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办公室 杨振宁获得的巨大成功,决不是偶然的,无论他的青少年时代,经历过怎样的贫困和颠沛流离,他始终成长在一个教育条件十分优异的环境中。 母亲教给他一生受用的知识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数学家,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母亲在他四岁时就教他背诵古诗,抗战时带着杨振宁和他的弟妹逃难。(母亲)坚韧的性格对他在学术上的奋斗影响深远。[详细] 12岁的“少年狂”:我将来要拿诺贝尔奖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谁也没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详细] 学士论文导师:独选哲学博士 西南联大物理系的教授们,可谓众星云集,而杨振宁在毕业这一年,却独独选中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出身的吴大猷先生,做自己的学士导师。吴大猷虽是学哲学出身,可对于现代物理学的造诣,决不亚于他那几位卡文迪许出身的同僚们。杨振宁上学的时候,就很崇拜吴大猷这位通才式的人物,拜读过吴大猷先生那篇有关原子振动的论文,培养了他对现代物理方面的兴趣,在进入大学四年级以后,他选择了原子振动这个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作为自己毕业论文选题。 没有保留的奉献,美国华侨的血泪史 单身漂洋过海的闯荡到功成名就后的奔波,杨振宁目睹了一幕幕美国社会的悲喜剧,目睹了外国移民抑或“二等公民”在这里的境遇。1964年春天,杨振宁加入美国籍。这距离他1945年初到美国,有19年时间。此一决定虽是几经挣扎迟疑,但入籍之后仍然耿耿于怀,怕他父亲到死不会原谅他抛乡弃国之罪。杨振宁在美国教书多年,也育化了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美国华人学界,都知悉杨先生最具长者风范,对中国学生的生活照拂,总是着力较厚。[详细] 避谈与李政道决裂原因,遗憾不能再合作 杨振宁与李政道 杨李之争:多年合作亲如手足,一朝分手形同陌路 作为携手捧起诺贝尔奖桂冠的首两位中国人(1957年获奖时两位均为中国国籍),杨振宁与李政道本是学术上的好搭档,然而惋惜的是为诺奖争功的问题,但两人最终却反目成仇,形同陌路。日前,在谈到与李政道的关系缘何渐行渐远时,杨振宁表示很遗憾两人没有机会再在一起合作。他说,李政道比我年轻4岁,我们是在1946年在芝加哥最先认识的。那个以后合作得非常的成功,后来到1962年我们彻底的决裂了,这个以后又有很复杂的一些经过,不过到了今天,李政道也快90岁了,我们现在对这个比较放松了。将来,到底是我们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一定有人去研究。所以,也可以说是已经不是我们自己所关注的事情。[详细] 游弋于数学物理之间的大师 杨-密耳斯规范场、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杨—巴克斯特方程被公认是杨振宁的工作中达到世纪水平的三项成就。在普通人眼里,杨振宁是极富科学感觉和数学天才的天才型物理学家。他的思维长期游弋在物理和数学的交叉领域。杨振宁的三大成就都不享有独立的发现权,他与李政道分享了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与米尔斯分享了规范场理论,与巴克斯特分享了自己在统计力学中的最高成就。于是,一些人遗憾地称杨振宁为“科学盛宴的陪客”。[详细] 华人得奖难:追赶西方先进科学需要时间 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东方诺贝尔奖”邵逸夫奖,多数获奖者是西方人。面对这样的现象,杨振宁表示,中国发展近代科学起步较晚,不太可能一下子追赶上西方人几百年所累积的经验和成果。近代科学起源于17世纪、18世纪的牛顿时代,而这三百多年期间,头两百多年,亚洲尤其是中国,根本没有近代科学。所以,今天在前沿做得最成功的科学家,大多数人不是中国人,不是亚洲人,是很自然的事情。[详细] 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 在90年代末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后,杨振宁诺奖得主的光环却似乎没那么耀眼,人们对于杨振宁的言论、行为存有各种议论。 回国后薪水分文不取 90年代末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后,还有很多人攻击杨振宁每年拿了很多经费,但却只捞钱不做学问、不授课。然而,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年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