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痛-中华衡易针法.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射痛-中华衡易针法

衡易针法之独特诊断 杨晋东 1、整体思路 首先明确衡易针法理论:四肢病找中间,中间是哪?就是脊柱。如果双上肢包括手和肩背有了疼痛、麻木、发冷、发热、感觉不灵敏就表示颈椎脊神经出问题了。那么治疗的部位当然是颈椎了,大家说是不是衡易针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如果是双下肢出现了疼痛、麻木、发冷或发热、不安腿、踩棉花感,衡易针法认为腰椎脊神经出问题了,治疗腰骶段的脊神经就可以了。 那么内脏疾病衡易针法认为问题主要在胸椎及胸腰段来找,主要看这段脊柱的棘突是否有压痛、曲度改变、错位等。 问诊 症状是首发还是多次复发,缓解的方法。 体位改变时对疼痛的影响。 妇女应问月经周期(妊娠和月经影响韧带松弛,腹部可有酸痛不舒服感)。 增加腹压时疼痛是否加重,疼痛或麻木的部位在哪里。疼痛、麻木、针刺感位于大腿前外侧,提示病变在L3或L4;疼痛在膝,病变可能为L4或L5,亦可能为髋关节病变;大粗隆滑囊炎或梨状肌综合征常在大粗隆的外侧或后侧疼痛。 询问排便、排尿和性功能情况,如有改变多为骶丛病变。 头颈姿态有否向前、后、侧方弯曲。头部姿态是颈痛的主要原因,姿势不当可使软组织承受过度的应力。正常的姿势是耳廓处于挺直的肩部的正上方。颈椎正常前凸的稳定是由鸡头、韧带、关节突及椎间盘的形状来维持。头先前倾的姿势(伏案工作)会使枕下三角内的椎动脉的血液循环受影响。(椎动脉在寰椎上表面及枕骨下走行,然后穿过枕骨大孔进入脑部)。头长时间向前倾时会发生枕骨后旋与颈椎伸展,导致寰枕间隙变窄,致使椎动脉受压。衡易针松解枕下三角肌、寰枕筋膜可明显缓解椎动脉受压症状。 肌肉的紧张度决定脊柱的弯曲程度。下段颈椎最大限度的屈曲、伸直与旋转在脊柱的前凸曲线的顶点C5~C6间,是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枕下三角肌是身体中最敏感的肌肉也是上段颈椎中最易损伤的部位。 屈背、头前倾姿势颈椎呈伸展状态,可使椎间孔变窄导致神经根受压。还会使颈椎与上胸椎的伸肌紧张度增加,最终导致肌肉损伤,增加关节突与椎间盘上的压力,出现椎间孔进一步狭窄或胸廓出口处受压,造成手臂的神经受压与供血受阻。 垂头、弯腰姿势,使人的肺活量降低,下颌关节过度紧张。 先天性斜颈,头颈部向一侧偏斜,面部不对称,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突出。 环枢关节脱位,下颌偏向一侧,头部沉重,常用手支撑头部,头多旋向健侧,并向患侧倾斜。 颈椎前方半脱位,头略前倾,下位颈椎棘突略显突出。 强直性脊柱炎,多有颈部活动不灵活或旁视时将随身体一起转动,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 前斜角肌症候群,可见颈椎前凸。 颈椎骨折、脱位、结核,可见颈椎后凸、侧弯或扭转畸形。 询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持续时间、昼夜疼痛的规律。夜间局限性、持续性疼痛加重提示颈部肿瘤,因颈椎是乳腺、肺、前列腺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 疼痛与体位改变的关系、疼痛减轻或加重的因素。 晨起好转,白天加重提示姿势不当;情绪紧张所致的肌紧张或软组织的功能性疾患。   晨起或夜间加重提示炎症。 有否双臂或双手的麻木及刺痛感,有否头痛、视觉模糊和眩晕。 深呼吸、咳嗽、喷嚏或用力是否加重症状。 触诊   三指触诊法:触及棘突有无偏歪。用拇指自上而下用均等力度按压棘突、棘间隙,有无压痛、条索、硬结,有无肌紧张或松弛,再依次按压各棘突旁小关节处(约1.5~2cm),有否压痛、放射痛或窜麻。皮下、筋膜、棘间或棘突的病变压痛较表浅。在棘突间触到硬结或条索多事韧带钙化。椎间关节病变横突部压痛。 锁骨上方或颈后三角下部压痛,见于颈肋、臂丛神经炎、前斜角肌综合征。 枕骨下方、乳突后与后正中线之间的凹陷内压痛,见于椎体或椎间关节病变。 胸锁乳突起点固定压痛,见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肌腱炎。 在C2~C3间隙压痛,常提示椎动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压痛点多在患侧下部颈椎及肩胛内上角,且疼痛向患侧上肢放射。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在劳损、挫伤、肌腱炎时有固定性压痛。 触诊时让病人身体放松,按压时应注意固定一点轻压,不能上下左右滑动或开始重按 腰椎的横突呈水平位,L1和L5最短,L3最长,确定L5横突可以先触诊髂后上嵴,然后向内移动,在竖棘肌间沟容易确定横突位置。棘上韧带从C7棘突的顶部到骶骨,腰椎比颈椎、胸椎厚而宽,在两棘突间可触及,向前屈位较明显。 在腰椎形成粗而平滑的隆起是竖棘肌(骶棘肌)。此组肌肉的中间是棘肌(最内侧)。 最长肌和髂肋肌(最外侧)。在棘突的侧方易触及这些肌肉。它们的侧缘带出现一条沟。 触诊腰方肌,把手放在髂嵴的后部,在肋弓的间隙向内挤压,当触按到髂腰韧带和髂嵴时会感到腰方肌的紧张,向前抬骨盆时此肌肉会更明显,它直接影响腰椎的排列和肌肉的平衡。 腰大肌附着于腰椎横突和T12~L5椎体的侧方,在下腰部疾病中检查该肌是非常重要的。 压痛 急性损伤:压之剧痛、锐痛、刺痛、压痛明显。 慢性损伤:压之不甚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