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及其环境条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及其环境条件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指微生物与微生物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细菌群体生长的连续培养 不断加入培养液,同时移去培养物,使对数期延长的培养方法。 (一)恒浊连续培养 测定培养物的光密度 调节培养基流入和培养物流出速度 培养物维持在恒定的浊度 (二)恒化连续培养 微生物生长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 采用低浓度的限制性养料 控制稀释率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第二节 物理因素 温度 水分及其可给性 氢离子浓度 氧气及氧化还原电位 光和辐射 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 化学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理化因素 利用环境条件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控制 防腐: 消毒: 灭菌: 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一种措施。 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一、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 总体来看微生物生长温度:-10℃~100℃ 每种微生物的温度范围: (一)微生物生长的温度类型 温泉和海底火山口 100以上 70~90 30 极端嗜热 堆肥和沼气发酵池等 70 45~60 30 嗜热 高温型 寄生环境 40~45 35~40 10~20 体温型 腐生环境 40~45 20~35 10~20 室温型 中温型 海水及食品冷藏箱 25~30 10~20 -5~0 兼性嗜冷 两极地区 15~20 5~10 -12 专性嗜冷 低温型 最 高 最 适 最 低 分 布 生长温度范围(℃) 微 生 物 类 型 表示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温度的关系。 Q10 = 在(t+10℃)时的生长速度 在(t℃)时的生长速度 即温度每升高10℃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与其在升温之前的生长速度之比。 温度系数(Q10) (二)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1、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致死温度: 高温使大分子物质变性,使微生物死亡。 在10min内杀死某种微生物的温度界限。 致死时间: 在某一温度下杀死细胞所需的最短时间。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160~170℃,1~2h) 火焰灼烧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巴氏消毒 72℃,15s 63~66℃,30min 煮沸消毒 间歇灭菌 常规高压灭菌 121℃,15min; 115℃,30min; 常用的灭菌方法 2、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冰箱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缓慢,呈休眠状态。 常采用冷藏法保存菌种 液氮罐 快速冷冻 在细胞悬液中加入甘油 防止死亡 二、水分及其可给性 (一)水的活度(water activity)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 P P0 — aw = (二)渗透压 水可以由溶质浓度低的一边流向高的一边。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细胞渗透压的溶液 等渗溶液:渗透压等于细胞渗透压的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细胞渗透压的溶液 高渗环境会使细胞脱水,引起质壁分离。 这种调节细胞内水分状况的溶质称为协调溶质(compatible solutes)。 10~15% 食盐 50~70% 糖 防止食品腐败 极端嗜盐菌能在15~30%盐浓度下生活。 从外界泵入离子 在胞内合成某些溶质 机理 * *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环境条件 第一节 纯培养微生物群体的生长 细胞体积增大,逐渐发生量变的过程; 生长 细胞数目增多,并且产生新一代的过程。 繁殖 群体生长 =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微生物生长 一、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从一个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纯培养(pure culture) 细菌:分离得到单个细胞,并形成一个菌落 真菌:获得单个孢子,使之萌发产生菌丝体 1、稀释平皿分离法 (一)稀释分离法 2、平皿划线分离法 3、单细胞挑取法 样品进行充分稀释 直接挑取单孢子(单细胞) 接种于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二)选择性培养基的利用 加入结晶紫和青霉素分离G-细菌; 加入特定营养物质,选择所需微生物。 加入链霉素分离真菌; Mixed culture Pure culture 分离得到单菌落后要纯化 二、细菌群体生长的测量 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物质的增加 群体生长 (一)细胞数量的测定 1、细胞总数的测定(total count)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缺点: ①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②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③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④个体小的细菌难以观察 (2)比浊法 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即O.D.)表示菌量。 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 2、活菌数量的测定 (viable c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